汉辟雍
汉代礼制建筑。王莽建于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太平御览》卷五百三十三引蔡邕 《礼乐志》:“汉承秦灭学,庶事草创,明堂辟雍缺而未举。武帝封禅,始立明堂于泰山,犹不于京师。元始中,王莽辅政,庶绩复古,乃起明堂辟雍。”汉代时辟雍已由西周的教育场所,变为“行礼乐,宣德化”的礼制建筑。建筑的形制是外圆内方, 四周环绕水沟。如《白虎通》:“辟者象圆以法天也, 雍者壅之以水,象教化流行也。”东汉李尤《辟雍赋》:“太学既崇,三宫既章。灵台司天,群耀弥光。太室宗祀,布政国阳。辟雍岩岩,规圆矩方。阶序牖闼,双观四张。流水汤汤,造舟为梁。神圣班德,春尉秋飨。” 汉辟雍在汉长安城南安门之外。《水经注·渭水》:“又东经长安县南,东经明堂南,旧引水为辟雍处,在鼎路门(即安门)东七里,其制上圆下方,九宫十二堂,四向五色堂。”唐长安城普宁坊街西有汉辟雍遗址, 位于汉太学遗址之东,汉明堂遗址之西,约在今西安市西郊大土门村附近。1957年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在西安玉祥门外1.5公里、南邻大土门村处发现汉代建筑遗址。经发掘地基是圆形土台,中心建筑是方形土台。分东、西、南、北四堂,每堂有抱厦四间,厅堂三间,外有配房, 有圜水沟。出土遗物有五铢钱、云纹瓦等。疑此为西汉辟雍遗址,与文献记载方位形制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