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汉语方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汉语方言 110 汉语方言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是对共同语而言的。同一种语言根据其语言结构中语音、形态或句法的任何一种差异,均可划分出不同的方言。方言间有共同的历史来源,共同的词汇及语法结构,语音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特定的历史意义上,方言可谓具有共同来源的一群语言中的一种。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前者是语言的地域变体,由地理障碍、历史条件、人口迁徙等原因而形成;后者是语言的社会变体,其形成与同一语言使用者的社会地位、文化水平、职业、宗教、种族等有密切关系,如行业语、行话等。一般所谈方言均指地域方言。汉语方言古已有之。《礼记·王制》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王充在《论衡·自纪》中说“古今言殊,四方谈异”。先秦古籍的记载证实,最迟至春秋时期我国方言差别已相当突出。《左传·文公十三年》记述了当时黄河东西两地已存在方言差异;《孟子·滕文公下》说到齐语、楚语是不同的方言。但当时汉语方言的具体情况却缺少文献记载。西汉扬雄著《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简称《方言》)第一次反映了我国西汉时期的方言情况。据现代语言学者的研究,西汉可分为13个方言区:秦晋、郑韩周、梁西楚、齐鲁、赵魏之西北、魏卫宋、陈郑之东郊与楚之中部、东齐与徐、吴扬越、楚(荆楚)、南楚、西秦、燕代。秦汉以后,随着社会不断发生分裂、统一的剧烈变动,或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入居中原,或北方汉人大规模南下,遂使北方古汉语融入新的成分,而不同时期的北方古汉语也被带进江南古越族居住的地带,使古越语与古汉语不断交融,逐渐形成北方方言之外相互歧异的南方六大方言:吴语、赣语、客家话、湘语、闽语、粤语。每种方言内又可分次方言,或称方言片。如北方方言,即官话方言,又可分为4个次方言,或称4个方言片、4个支系:华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方言间的严重分歧影响了汉语的交际功能,对社会生活及生产活动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阻碍作用。因此,中国政府积极推广普通话,将其定为基本国策;台湾省也不断推行国语,均收到较好效果,对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 方言 北方方言 ☛ 汉语方言 汉语方言hanyu fangyan指汉语中包括的各种方言。据史书记载,汉民族所使用的汉语,大约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存在着“标准语”和方言的差异。《论语·述而》记载:“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孔子是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他平时大概说山东方言,但在读《诗》、《书》和行礼时,则用当时的共同语——“雅言”。《孟子·滕文公下》里也有齐语、楚语的记载。可见在公元前3、4世纪,汉语就有了方言与“雅言”的区别,而且北方汉语方言和南方汉语方言就有了显著的差异了。 ☚ 现代汉语 普通话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