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汉语方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汉语方言

110 汉语方言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是对共同语而言的。同一种语言根据其语言结构中语音、形态或句法的任何一种差异,均可划分出不同的方言。方言间有共同的历史来源,共同的词汇及语法结构,语音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特定的历史意义上,方言可谓具有共同来源的一群语言中的一种。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前者是语言的地域变体,由地理障碍、历史条件、人口迁徙等原因而形成;后者是语言的社会变体,其形成与同一语言使用者的社会地位、文化水平、职业、宗教、种族等有密切关系,如行业语、行话等。一般所谈方言均指地域方言。汉语方言古已有之。《礼记·王制》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王充在《论衡·自纪》中说“古今言殊,四方谈异”。先秦古籍的记载证实,最迟至春秋时期我国方言差别已相当突出。《左传·文公十三年》记述了当时黄河东西两地已存在方言差异;《孟子·滕文公下》说到齐语、楚语是不同的方言。但当时汉语方言的具体情况却缺少文献记载。西汉扬雄著《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简称《方言》)第一次反映了我国西汉时期的方言情况。据现代语言学者的研究,西汉可分为13个方言区:秦晋、郑韩周、梁西楚、齐鲁、赵魏之西北、魏卫宋、陈郑之东郊与楚之中部、东齐与徐、吴扬越、楚(荆楚)、南楚、西秦、燕代。秦汉以后,随着社会不断发生分裂、统一的剧烈变动,或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入居中原,或北方汉人大规模南下,遂使北方古汉语融入新的成分,而不同时期的北方古汉语也被带进江南古越族居住的地带,使古越语与古汉语不断交融,逐渐形成北方方言之外相互歧异的南方六大方言:吴语、赣语、客家话、湘语、闽语、粤语。每种方言内又可分次方言,或称方言片。如北方方言,即官话方言,又可分为4个次方言,或称4个方言片、4个支系:华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方言间的严重分歧影响了汉语的交际功能,对社会生活及生产活动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阻碍作用。因此,中国政府积极推广普通话,将其定为基本国策;台湾省也不断推行国语,均收到较好效果,对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 方言   北方方言 ☛
汉语方言

汉语方言hanyu fangyan

指汉语中包括的各种方言。据史书记载,汉民族所使用的汉语,大约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存在着“标准语”和方言的差异。《论语·述而》记载:“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孔子是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他平时大概说山东方言,但在读《诗》、《书》和行礼时,则用当时的共同语——“雅言”。《孟子·滕文公下》里也有齐语、楚语的记载。可见在公元前3、4世纪,汉语就有了方言与“雅言”的区别,而且北方汉语方言和南方汉语方言就有了显著的差异了。
汉语逐渐发生分化,产生了分布于不同地域的方言。自秦汉以后,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殊条件下,汉语方言一面保持自己的特点并有所发展,甚至分化出新的方言;另一面汉语方言又要从属于所出的汉语共同语的发展趋势,而继续作为汉语方言。因而,汉语的各大方言尽管分歧很大,但仍是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而不是与共同语平行的独立语言。
汉语方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这是个不间断的、渐变的过程。但现代汉语方言同古代汉语方言的面貌毕竟不同,就象现代汉语共同语和古代汉语共同语的面貌不同一样。现代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突出表现在语音方面,词汇、语义、语法方面也有一定的分歧。根据各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就目前方言调查的初步结果看,现代汉语方言大致有7个。
1.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下分华北、东北、西北、西南、江淮5个次方言。它在汉语中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从哈尔滨到昆明,从酒泉到南京都讲这种方言。它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
2.吴方言。以上海话为代表,分布于上海、浙江和江苏大部分地区。
3.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于湖南省大部分地区。湘方言内部又有新湘语和老湘语的差别。
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
5.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分布于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省。客家人居住分散,但客家方言仍自成系统,内部差别不太大。
6.闽方言。主要分布在福建,还有海南省,以及广东、浙江部分地区。闽方言下分闽南、闽东、闽北3个次方言。
7.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分布于广东省、广西东部和南部,它还是香港、澳门的主要交际语言。
粤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也随着华侨传布海外。
就与普通话的差别而言,闽、粤方言与普通话差距最大,吴方言次之,湘、赣、客家方言与普通话距离较小。

☚ 现代汉语   普通话 ☛
0001797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6: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