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诗意象的种类
英国著名汉学家、唐宋诗歌翻译权威阿瑟·韦理曾说:“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本世纪初,西方意象主义诗歌崛起时,不少诗人关注于东方作品,特别是中国古代汉诗中丰富的意象。
美国诗人、东方学家厄内斯特·费诺罗萨(E·Fenollosa,1853—1908)的《汉字作为诗歌的媒介》一书,是早期西方学者论述汉诗艺术特点的一部专著。作者通过汉字的表达形象与诗歌内容的联系来探讨诗歌美学的原则,为汉诗总结出诸如动词的运用(遵从语法规律,显示着逻辑力量)、隐喻的设置(打破语法束缚,蕴含着暗示力量),以及富于美学意义的绘画性、音乐性等特点。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出版的许多汉诗选译本序言,也往往谈到古汉诗的意象特点。从六十年代起,西方学者开始对古汉诗的意象作系统的理论性研究,英美学者在这方面用力尤多。如美国著名学者刘若愚在《中国诗译》中辟有《意象和象征》一章,对古代汉诗中意象的种类和运用作了详细的阐述。刘氏将意象分为两大类:单纯意象和复合意象。所谓单纯意象是一种词语的表达,它能引起实在感觉和图画般的联想;所谓复合意象是两件事物并置、对照,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以及一种体验由另一种体验所假托的词语表达。复合意象又可分为并置意象、比较意象、替代意象、转借意象等。刘氏认为意象是诗歌语言的一种现象,从语言学的角度可以更清楚地看清它的本质。美国著名学者高友工、梅祖麟主张以语言分析来阐述近体诗意象的形象以及意象的动态与静态,他们並运用西方诗歌理论来说明意象作为诗歌语言的种种表现。美国学者华生(BurtonWatson)在《中国抒情诗歌》一书中,则用数字统计方法来分析古代汉诗中经常出现的自然意象,统计出现最频繁是风、云、雷、雪、山等字。华生认为,一首诗如果缺乏喻义的自然意象,那么,无论它本身多么有趣,也只能停留在纯描述的水平上。美国学者叶维廉也多次谈到过古汉诗意象组合具有种种造型美,即:绘画性,雕塑性,蒙太奇手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