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息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息贲古病名。指肺积。《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肺脉,……滑甚为息贲,上气。”《难经·五十四难》:“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杨玄操曰: “息长也,贲鬲也,言肺在膈上,其气不行,渐长而通于膈,故曰息贲。一曰:贲,聚也,言其渐长而聚蓄,肺为上盖,脏中阳也,阳气盛,故令人发肺痈也。”(见《难经集注》)。《济生方》卷四:“息贲之状,在右胁下,大如覆杯,喘息奔溢,是为肺积。诊其脉,浮而毛,其色白,其病气逆,背痛少气,喜忘,目瞑,肤寒,皮中时痛,或如虱缘,或如针刺。”治疗宜选用息贲丸、调息丸、息贲汤等方。参见肺积条。 息贲古病名。出自《内经》邪气藏府病形等篇。五积中的肺积。指呼吸急促,气逆上奔的证候。表现为气逆上奔,右胁下有覆杯样块状物,发热恶寒,胸闷呕逆,咳吐脓血。久病可发为肺痈。 息贲息賁xī bēn古病名,为五积之一,属肺之积。症状表现在右胁下有包块,形状如覆盖的杯子状。有胸背疼痛,甚则吐血、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素问·阴阳别论》:“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 息贲xībēn古病名。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等篇。指呼吸急促, 气逆上奔的疾患, 为五积之一, 属肺之积。症见气急上奔, 右胁下有块如覆杯状, 发热恶寒, 胸闷呕逆, 咳吐脓血等。久病可发肺痈。治宜清降肺气, 涤痰泄热为主。用息贲汤( 《奇效良方》: 半夏、桂心、人参、吴茱萸、桑白皮、葶苈、甘草)、五灵丸( 《杂病源流犀烛》: 五灵脂、川乌、没药、乳香) 等方加减。 息贲xī bēn❶hypochondriac lump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