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汉文大藏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汉文大藏经汉文佛教典籍总集的通称。自东汉末译经以来,东晋道安《综理众经目录》载目611部,858卷;南宋齐梁僧佑《出三藏记集》载2162部,4328卷;隋法经《众经目录》载2257部,5310卷。隋费长房的《历代三宝记》所载佛典为1076部,3292卷。唐智 汉文大藏经 汉文大藏经汉文佛教典籍总称。最初被称作“众经”、“一切经”,后称作“经藏”、“藏经”或“大藏”,有时也简称为“藏”。内容分经、律、论三藏,包括印度和中国的佛教著述在内。它虽然是佛教典籍,但却涉及哲学、历史、语言、文学、艺术、历算、医药、天文等领域,是研究中国佛教和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资料。汉文大藏经的形成过程(亦即它的写本阶段),约从魏晋南北朝开始,至唐末五代止,其结构体系,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完善。大藏经的刊印(刻本阶段)始于北宋初。先有蜀版,后有福州版、思溪版、碛砂版等。此后历代均有刻本。现所知我国历史上官私各种版本大藏经共为21种,其中宋、辽、金9种,元代3种,明代6种,清代1种,民国两种。国外编印的汉文大藏经共9种,其中朝鲜两种,日本7种。我国正在编印的《中华大藏经》 (汉文部分),所收资料极为丰富,将是体现新时代水平的最新版本的汉文大藏经。 ☚ 坛经 敦煌写本佛经 ☛ 汉文大藏经 汉文大藏经汉文佛教典籍总称。最初被称作“众经”、“一切经”,后称作“经藏”、“藏经”或“大藏”,有时也简称为“藏”。内容分经、律、论三藏,包括印度和中国的佛教著述在内。它虽然是佛教典籍,但却涉及哲学、历史、语言、文学、艺术、历算、医药、天文等领域,是研究中国佛教和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资料。汉文大藏经的形成过程(亦即它的写本阶段),约从魏晋南北朝开始,至唐末五代止,其结构体系,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完善。大藏经的刊印(刻本阶段)始于北宋初。先有蜀版,后有福州版、思溪版、碛砂版等。此后历代均有刻本。现所知我国历史上官私各种版本大藏经共为21种,其中宋、辽、金9种,元代3种,明代6种,清代1种,民国两种。国外编印的汉文大藏经共9种,其中朝鲜两种,日本7种。我国正在编印的《中华大藏经》 (汉文部分),所收资料极为丰富,将是体现新时代水平的最新版本的汉文大藏经。 ☚ 坛经 敦煌写本佛经 ☛ 汉文大藏经 066 汉文大藏经汉译佛教典籍丛书。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中国,其经典经过历代翻译、流通,数量日增,最后汇编成卷帙浩繁的大藏经。唐、五代以前多为抄本、写本,保存至今的为数甚少。北宋至清末的木刻本种类繁多,现今存留约有20余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崇宁藏》、《赵城藏》、《元代官刻本大藏经》、《万历藏》、《龙藏》等。1988年文物出版社重印 《乾隆版大藏经》 (即《龙藏》)。《乾隆版大藏经》刻成于乾隆三年(1738),全书共7240卷,分装724函,约7600多万字,是我国最大的版刻典籍。全书共含佛典1675部,内容丰富,包罗广博,收录有经、律、论三藏以及名僧撰述、宗门语录等,汇集了印度佛教经典的译作和我国历代高僧和著名学者对佛教理论的阐释。它既是研究佛学的重要典籍,也是研究古代东方语言、文学、历史、哲学及佛教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 密宗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