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角抵
亦称角抵戏。是一种伴有音乐的化妆竞技对打表演,起源于古代的武礼,战国时颇为流行,至秦朝定名为角抵,演化成一种配乐的杂技表演。秦二世在甘泉宫就曾观看过角抵和优俳的表演。汉初罢去不设。汉武帝时又予恢复,并且扩大了规模,增加了少数民族的音乐伴奏,又以少年儿童装扮成鬼神参加演出。表演者两两相对,竞技对打。汉武帝非常喜欢看角觝戏,常在未央宫庭中设角觝之戏,与群臣一起观看。由于武帝的提倡,角觝戏成了当时非常受欢迎的表演活动。武帝元封三年 (前108) 春,京师演出角觝戏,300里内的人们都跑来观看。六年 (105)夏,京师百姓又 “观角觝于上林苑平乐馆”。这两次表演规模很大,甚至吸引了 “四方之宾”。后来汉哀帝刘欣虽然素性不好声色,却也喜欢观看角觝之戏。角觝表演时有时还要拿上各种兵器道具,四川出土的 《东汉画象石棺图》 中刻划了角觝表演的情形,表演者赤足,脸上戴有猴、猪等面具,持有钩兵、长剑、利斧、木棍、盾牌等兵器,还有的人骑着蛇、虎等道具,生动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