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堤防
南临长江,西临汉水,北面为东西湖。现已成封闭圈。堤防始筑于明代崇祯八年(1635年),挖玉带河修筑长堤。清末筑汉镇城垣(硚口至沙包)、张公堤等,自此汉口堤初具规模,至1929年渐趋完善,并在临江作了一些护滩驳岸。1931年大水,汉口被淹后堤圩加培,并加做了几段钢筋混凝土防水墙。1954年大水后继续培修。1972年后,对汉口堤防进行全面加培改造,按1954年最高洪水位29.73米加高2米实施,至1990年已基本达到标准。圩堤长52.73公里,其中防水墙16.92公里。临江堤13.73公里,大部为防水墙。临汉江堤15.8公里,部分为防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