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鼓舞
舞者执鼓、踏鼓或击鼓而舞。汉代普遍流行并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属于“杂舞”类。形式多样,有鞞舞、建鼓舞、鞞舞、盘鼓舞等。《鞞舞》,舞者手执一种扁形小鼓而舞。建鼓舞中的建鼓是一种较大形的鼓,以木柱贯穿鼓的腰部将鼓树立起来,柱上有巾羽华盖装饰,舞者击鼓而舞。江苏沛县栖山汉画像石上有建鼓舞形象,舞者为束腰长裙女子。河南南阳汉画像石上有男子击建鼓而舞的形象,舞者扬臂蹲击建鼓。山东邹县汉画像石上有四人击建鼓的舞蹈形象,舞者在舞动中回身击鼓,舞步动态活跃于画面上。鼗舞中的“鼗”是一种带柄小鼓,两旁有耳,摇柄槌发出声响,舞者摇鼗而舞。山东沂南汉画像石上有摇鼗而舞的形象。盘鼓舞的舞者踏地上所置的盘和鼓,翩翩起舞,下肢轻巧跳跃,上肢舞袖翻飞,具有很高的技巧性。山东历城汉画像石上有女子踏七盘一鼓的舞蹈形象。河南南阳汉画像石上有女子踏四盘二鼓的舞蹈形象,动作奔放如飞鸟翱翔一般。西汉刘安在《淮南子·修务训》中描绘鼓舞生动优美的形象:“今鼓舞者,绕身若环,曾挠摩地,扶旋猗那,动容转曲”。表演者身肢柔软,轻捷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