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汉书地理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汉书地理志

正史地理志。 《汉书》十志之一。东汉班固(32—92)撰。一卷。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官兰台令史。是篇为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的百卷之一。古史向无地理专章,自《史记》撰《河渠书》后,班氏独创其体例,将记载典章制度的各篇统名为志,别出《地理志》专门论列疆域、山川、郡县、户口等,约当建初中(76—83)成书。是志分三部分,卷首全录《禹贡》、 《职方》两篇,中叙乎帝元始二年(2)疆域政区,计有汉制郡国一百零三、县邑一千三百一十四、道三十二、侯国二百四十一。全国版图纵横里数,耕地面积、户口、物产等内容。卷末是刘向的“域分”和朱赣的“风俗”记各地民风土俗、有史有论。可从中考见,汉初恢复分封制度,既有由中央直接统治的郡县二级制,又在部分地区设置诸侯王国,形成郡国并存制度,至东汉渐演变为行政区,形成州、郡、县三级制。自是后世史家,多效其体,从《后汉书·郡国志》、至《清史稿·地理志》等均从此例,是我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体、为纲领的地理著作。研究注补考辨者颇多,清代学者汪远孙撰《汉书地理志校本》二卷,全祖望《汉书地理志稽疑》六卷,王绍兰撰《汉书地理志校注》二卷,对原志地名、郡县名及其职官名,乃至其沿革多所补正。杨守敬撰《汉书地理志补校》二卷,则是集校补大成之作,可资参考。 《汉书》有1962年中华书局标点本(唐秘书少监颜师古注)。

汉书地理志

汉书地理志

地理志。又名《汉志》。东汉班固(生平见《汉书》条)撰。正史书中的地理志,系班固《汉书》所创立。二十四史中有十六部地理志,成为我国古代地理著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在我国地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汉书地理志》首创其例,同时也修得最好,是历代地理志的典范。
此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相当于引子。首先夸称黄帝“方制万里,划野分州”。接着引用《禹贡》和《职方》两篇地理文献。这等于表明了它们反映夏周两代制度的作用。然后简略叙述春秋战国时分裂兼并的形势和秦汉的行政区划。第二部分是主要内容所在,以郡国为单位,逐一记述西汉版图内的一百零三个郡国的地理情况。它从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开始,再依次提及外郡。郡名下小注说明属某州。许多地名下的小注表明设置的由来和名称的沿革,注明名山和祠庙,兼有表明位置的作用,有关县名下的注文还叙及水道源流,记流经几个郡,长若干里等,对于矿产等资源也有所涉及。第三部分是刘向的“域分”、朱赣的“风俗”,似为附录。它以《史记·货殖列传》为基础,补充改编成全国区域地理总论。末尾记载海外诸国,表明汉武帝时通使域外的情况。全书内容很丰富而且具有地理意义,体例也是有创意的。
《汉书地理志》作为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体和纲领的地理著作,在我国地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禹贡》、《山海经》等书中,往往以所拟定的地理区域为纲领,以山川为主体,此书开创了疆域地理志的著述体例,它以元延、绥和年间的版籍为范围,把当时政区建置全部记载下来,以郡县为纲,记述历代沿革、户口数字、山岳陂泽、水道源流、水利设施、土特物产、盐、铁官所在地,以及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地物,如城邑、乡、聚、关、塞、亭、障、祠庙、古迹等,并将它们分别汇总于有关郡县之下。地理内容如此丰富,是此书的重要特点和价值所在。另外,汉以前古籍中所记载到的地名,很多是由于此书予以注释才使后人得以知道其正确位置,所以研究历史地理特别是汉以前的古代地理,离不开这部地理志。又因为此书以西汉的全部疆域政区为记述对象,东至今日本海,西至玉门、阳关,南至今越南中部,北至阴山,范围广泛,记载详细,其他地理志很少赶得上它。总之,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地理文献,具有很高的地理学价值。
版本情况可参见《汉书》。清末王先谦作《汉书补注》汇集诸家注释于一篇,阅读方便。单独研究《汉书地理志》的主要论著,有科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第一辑《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中的谭其骧的《汉书地理志选释》。

☚ 山海经   华阳国志 ☛
0000108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