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汉书·食货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汉书·食货志

337 汉书·食货志

史书。东汉班固所撰关于西汉经济的专著。分上、下篇。上篇言 “食”,下篇言“货”。食是指农业生产,“货”是指农家的副业布、帛的生产及货币流通。上篇中,概括了先秦各家重视农业生产的思想和战国后直到西汉的农业经济状况。并记述了汉高祖至昭帝各帝为改变经济凋敝、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肯定了对农民实行休养生息的必要性及对西汉经济繁荣局面的赞扬。批判了西汉后期出现的 “豪富吏民訾数巨万,而贫弱愈困”及“天下虚耗人多相食”的现象,班固在书中明确阐述重食、足食,系统评价西汉经济政策的得失,不讳言社会矛盾,为研究西汉时期农业经济方面的经验教训,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食货志》下篇,叙述了自先秦至西汉时期货币演变的过程。主张由国家掌握货币收放之权,使之调剂得当。由此,才能使物价稳定,“大贾商富,不得豪夺吾民”。该篇还评述了桑弘羊的盐、铁、酒官营、均输、平准等经济政策成败原因和利弊所在。为后世统治者治理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也为后代修史树立了典范。在中国二十五史中,继《汉书》之后,均仿《汉书》而专辟《食货志》,且篇章增多。是一部有深远影响的史书。

☚ 王符的农工商并重论   齐民要术 ☛
汉书·食货志

汉书·食货志

《汉书》中论述西汉经济的著作。西汉班固(生平见《汉书》条)著。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言“食”,下篇言“货”。所谓“食”是指农业生产;所谓“货”是指农家副业布帛的生产及货币流通。班固是这样解释的:“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并认为这二者是“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由此出发,探讨了如何做到“足食、安民”的问题。
《汉书·食货志》概括地叙述了先秦各家重视农业生产的思想。如管仲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孔子的“先富后教”,李悝的“尽地力之教”,商鞅的“急耕战之赏”等。为了解先秦的经济思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并记述了汉高祖至文、景、武帝为振兴汉初经济,采纳了贾谊、晁错和耿寿昌等人的建议,实行了对农民休养生息的政策,“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伍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肯定了由此产生的西汉经济的繁荣局面。同时揭露了西汉后期“豪富吏民訾数巨万,而贫弱愈困”的现象,尤其是新莽末年“枯旱霜蝗,饥馑荐臻”,饿死者无数的惨状。从中阐述了重食、足食在巩固封建统治中的作用。
对先秦至西汉时期的货币演变过程作了较详细的论述。指出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管仲通轻重之权;周景王铸大钱;秦时通行黄金和铜钱上、下二币;至汉兴,“更令民铸荚钱”,导致物价腾贵;孝文帝铸五铢钱,造成私自铸钱泛滥;武帝时钱量多而轻,于是造上林三官钱,以求稳定物价;直至王莽摄政,屡次改变币制,使得“农商失业,食货俱废”。通过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说明货币流通在稳定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量资币,权轻重,以救民”。认为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本身价值稳定,由国家掌握其发行,管理其流通。这样,才能使物价稳定,“大贾畜家不得豪夺吾民”。
《汉书·食货志》继承了《史记》重视经济的传统,评论西汉经济政策得失,为后人治理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以后的中国各代史书大多都仿《汉书》而辟有《食货志》篇。
版本情况见《汉书》条。

☚ 盐铁论   钱神论 ☛
汉书·食货志

《汉书·食货志》

《汉书》中专叙经济史的篇名。东汉班固撰。分上下两篇,上篇言食,记载农业经济状况;下篇谈货,写手工业、商业和货币情况。概述了中国古代食、货发展的历史和西汉的社会经济状况。作者借鉴历史经验,强调发展经济对国家和人民的作用,肯定食货为生民之本,以“理民之道、地著为本”的思想,对西汉所施行的则政经济措施及其得失作了探讨,在如何做到“食足、民安”的问题上,表述了自己的见解,是西汉经济生活和经济政策发展实况的记录,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经济理论价值。

☚ 汉书·律历志   食货志 ☛
汉书·食货志

《汉书·食货志》

东汉班固所撰《汉书》 十志中的一篇。按“食”,“货”分上下两部分对西汉王朝约230年间 (包括王莽篡汉时期) 的农业经济情况和财政货币状况予以概括论述。卷上论农业经济,引征古籍资料描述井田制度各个方面的状况,称赞其为“先王制土处民,富而教之”的最佳模式,以春秋战国至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为反常; 认为商业、赋税、贪污、奢侈及战争同属造成社会贫富悬殊和农民贫困的原因,对商业的畸形发展甚为反感。卷下除引述《史记·平准书》 的有关内容,还增加了昭帝始元六年盐铁会议、桑弘羊被刑杀及宣、元、成、哀、平诸帝至王莽灭亡近百年的重要经济事件。重点阐述周秦至王莽改制货币制度的变化情况,对西汉财政状况的主要方面也略予叙述。主张国家垄断货币铸造权,掌握货币的发行流通,以使“大贾富家不得豪夺吾民”。指出不仅要考察财经 (货币) 政策是否得当“制中”,且须考察执行政策的人的因素,认为“吏良而令行”。以管仲之相齐为“相宜”,推崇“管氏之轻重,李悝之平籴,弘羊均输,寿昌常平”; 评价“及孝武时,国用饶给,而民不益赋”为“其次也”; 称王莽理财杂乱无章,“制度失中,奸轨弄权,官民俱竭”已不足以言等次。自 《汉书》列 《食货志》,后各史均以此为准绳,作为专叙经济史的篇名。不仅章目内容逐渐增加,如《宋史》、《明史》 中《食货志》 子目多达20余种,记叙田制,户口,赋役,仓库,漕运,盐法,杂税,钱法,矿冶,市籴,会计等制度; 其在各类史书中的地位也愈渐重要,如唐代社佑 《通典》将食货列九门之首,元代马端临撰《文献通考》也仿效此书。

☚ 汜胜之书   四民月令 ☛
0001033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