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古社
该社位于澳门沙梨头麻子街,是澳门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土地庙。相传建于南宋末年,迄今已逾600年。初期建筑比较简陋,后来经过多次扩建和重修,特别是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和民国十三年(1924年)的两次重修,才形成当今的规模。该土地庙占地广阔,由土地殿(永福古社)、医灵殿、水月宫、观音岩等多个部分组成。古时庙前临浅滩,船舶可直达庙前。庙地浓阴蔽日,山石嶙峋,在嵯峨岩石之间,有蜿蜒小径可通背后的凤凰山。清同治五年(1866年),澳门修筑内港,庙前浅滩填成陆地,长期成为渔民打缆的旷地。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日土地诞,即搭戏棚演大戏,热闹非常。门旁楹联: “南尽天涯职贯新图登里版,北来地轴山川崖气入神壝。”神坛香案上有石刻横匾“永福古社”,中立“本坊社稷土地福神”之神位。两旁刻有楹联: “脉接雄关远秀,灵敷镜水长清。”庙内“水月宫”三字据传是明朝大学士何吾驺所题。近年来,永福古社周围皆建高楼大厦,已无昔日庙前的开阔景色,土地诞唱大戏的风俗已变,但烧香参拜者仍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