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永宁寺遗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永宁寺遗址北魏后期的重要佛寺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东15千米的汉魏洛阳城遗址内北魏宫城的西南侧,占地面积达9万平方米。建于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年),为灵太后胡氏所建,永熙三年(534年)毁于大火。1963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勘察,1979年~1981年发掘。该寺平面长方形,南北约305米,东西约215米,周长1060米。东、南、西3面墙保存较好。每面各1门,北壁破坏较甚,未见门道。塔基位于寺院中心,正对南门。平面呈方形,有上下两层,高出地面约5米。其下层基座东西101米,南北98米,高度超过2.5米。上层基座位于下层基座的中心,平面方形,边长38.2米,高2.2米。台基四边用青石垒砌压边,基座四面均设踏道。木塔建于上层基座上。现尚存方形柱础124个,分5圈内外排列,皆呈正方形的网格式。在第四圈础石内,筑成土坯垒砌的方形实心体,应为木塔中心柱。边长20米,残高3.6米。在其东、西、南3面壁上,各5座弧形壁龛,每龛均设在两柱之间,宽约1.8米,进深0.2米~0.3米。龛内原有塑像,今仅存残块。中心柱北面没有壁龛,只见方形柱槽,应为支架木梯登塔之处。塔北有一夯土台基遗迹,东西60多米,面积达1300平方米以上,应是该寺的正殿。南门是寺院的山门,面阔7间,进深2间。后山门、佛塔及正殿位于寺院的中轴线上,塔在中心,殿在塔后,这是中国早期佛寺建筑的典型布局。塔基中出土了石雕、瓦、瓦当等建筑材料及少量珍珠、玛瑙、水晶、象牙铜钱等,其中重要的是与佛教有关的泥塑,特别是从壁上剥落的小型影塑300多件。包括菩萨、比丘以及文吏、武将和男女侍从等。塑工精湛,手法细腻,为北魏陶塑中的精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