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永乐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永乐宫

永乐宫

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在山西芮城县永乐镇。该地为道教祖师之一吕洞宾故居,后改为“吕公祠”。金末,扩充为道观,后毁于火,元世祖中统三年重建,名“大纯阳万寿宫”。之后,又陆续建成其他殿,绘制壁画,前后达一百多年。宫内元代的主体建筑有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各殿有精美的元代壁画,如《朝元图》、《纯阳帝君仙游显化之图》等。殿内的斗拱彩画和藻井制作也十分精美。旧址因在三门峡水利工程淹没区内,1959年迁移至芮城县城北龙泉村复原保存。

☚ 上华严寺大雄宝殿   灵谷寺无梁殿 ☛

永乐宫

 原址在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1959年,拆迁至芮城县北龙泉村五虎庙附近。最早称“吕公祠”,因为据传此地为吕洞宾的俗家住处,为纪念他而建此祠。金代将吕公祠更名“吕公观”。后毁于火灾,元世祖中统三年(1262年),重建,改名“大纯阳万寿宫”,此后,明、清各代屡有修建。现存几座殿堂其建筑风格依然保持着元代的面貌。有三清殿、纯阳殿、龙虎殿等。殿中都有壁画,而且很精美,是目前道观中少有的。现永乐宫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下) > 道教部 > 仙境宫觀 > 永樂宫
永樂宫  yǒnglègōng

在山西芮城縣城北龍泉村東。原在永濟縣永樂鎮,1959年因建三門峡水庫移至今址。宫以地名。因祀純陽帝君吕洞賓,故亦稱“純陽宫”。永樂鎮爲道教仙人吕洞賓誕生地,唐代於其故宅建吕公祠,金末擴爲道觀,蒙古太宗三年(公元1213年)毁於火,元中統三年(公元1212年)重建,改爲宫。明清兩代均曾修葺。現存主要建築有山門、龍虎殿、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等,其中山門爲清代建築,餘皆元建。各殿均有元代壁畫。光緒《山西通志·古蹟考·寺觀》:“永樂純陽宫,在縣南百二十里南張村,唐即其地建祠。又爲觀。元中統三年重建,改爲宫。”參閲《嘉慶重修一統志·蒲州府·寺觀》。

永乐宫

中国古建筑。原址位于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1959年移至芮城县城北龙泉村东侧。建于元中统三年(1262),属元代宫式建筑。1244年被毁后1252~1262年重建。永乐宫主要建筑均沿纵向中轴线排列,有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丘祖殿(现已毁)。三清殿为主殿。面阔7间,进深4间,单檐四阿顶。三清殿内设柱8根,纯阳殿4根,重阳殿6根。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为殿堂型构架。重阳殿属厅堂型构架。三清殿、纯阳殿外檐均为6铺作单抄2昂斗拱。无极门、重阳殿为5铺作单抄单昂斗拱。永乐宫各殿彩画在继承宋代彩画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变异和创新。其中三清殿的殿内彩画以青绿色为主,先以墨线勾出轮廓,再填色。三清殿内藏有元代壁画《朝元图》。永乐宫中轴线上建筑群是1组保存较完整的元代道教建筑。

永乐宫

永乐宫

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北泉村附近。宫址原在芮城永乐镇上,相传此地为道教仙人吕纯阳(吕洞宾)诞生地。死后,其故居改为吕公祠,随着其名声日益扩大,金代末期其祠堂被扩充为道观,金末毁于大火。元时道教极盛。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重建成“大纯阳万寿宫”。有三座大殿,以后又陆续完成了一些大殿建筑和壁画的绘制,共历时百余年,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道教宫观,后改名为永乐宫。主要建筑均立于中轴线上,依次为天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这些建筑都是蒙古和元朝建筑。三清殿是主殿,面阔7间,进深四间,上覆单檐庑殿顶。所用斗拱挑出三层。殿身前檐中央五间和后檐明间装有格子门。殿内空间敞朗,顶部彩绘琳琅满目,各构件上彩绘和雕塑保存完好,彩塑结合,十分罕见。殿内壁画满布,全长94米多,是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河南洛阳马君祥等人所绘。其内容为“朝元图”,表现诸神朝拜道教始祖元始天尊的场面。画面上群仙共280多人,帝君庄严肃穆,玉女优雅美丽,天将威武凶悍,其他还有力士、宿星、仙侯、仙伯、左辅、右弼等,人物表情依身分不同各有所异。画面构图严谨,场面宏大,个体间彼此呼应,衬以祥云瑞气,仙境气息浓厚。画工使用重彩勾填法,用笔劲健流畅,飘舞的衣带增添了画面的生动。设色以石青、石绿为主,色彩厚重而丰富。沥粉贴金技法的运用又增添了富丽绚烂的艺术效果,是民间画工的高水平代表作,在元代画坛上独树一帜,在我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纯阳殿亦称吕祖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九脊顶,是供奉吕纯阳的殿宇。此殿的建筑结构近于宋代殿堂式构架。重阳殿面宽五间,单檐歇山顶,殿内四根金柱,梁架全部露明,仍沿袭宋、金“草栿”作法。殿内原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其七个弟子的塑像,故殿名为重阳殿。纯阳殿及重阳殿皆满布壁画,绘有“吕洞宾故事图”、“王重阳故事图”,像连环画一样,分别以52幅和49幅将吕洞宾和王重阳的传说故事表现出来。每幅画之间有景色,如山石、林木、河流等相隔,远看又似一个绘画整体。绘画虽是宗教画题,但画中有宫廷、村落、城镇、街市、酒店、民舍及各阶层人物,为研究宋、金、元社会制度及社会生活和风貌提供了珍贵资料。除此之外,永乐宫大殿殿顶的琉璃雕塑也颇负盛名,其中以三清殿最为华丽,两个龙吻高5米,整体为一条盘绕曲折的巨龙,并配龙王、雨师、流云等,施孔雀蓝釉。脊筒以绿釉作底色,主纹施金黄釉,垂脊上有海鱼、海马、狮等。四角端的孔雀蓝釉角神形象威严。此外殿顶还以黄、绿、蓝三彩琉璃剪边,光彩夺目。本世纪50年代,永乐宫旧址成为三门峡水利工程淹没区,1959年其全部建筑及壁画被迁移至现址予以复原保存,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净土寺大殿天花、藻井   永乐宫三清殿藻井 ☛
永乐宫

永乐宫

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在芮城县城北3公里处龙泉村东侧,地处中条山南麓。据史料记载其原址是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诞生地,吕仙逝后,乡人将其故居改为“吕公祠”,金末扩建成道观。1231年(南宋绍定四年)毁于大火,后又重建。元世祖时敕令升观为宫,宫址在芮城永乐镇,故名永乐宫。到1358年宫区建筑已成相当规模,总面积达8.6万平方米。
宫内主要建筑有宫门、无极门(又称龙虎殿)、三清殿(又称无极殿)、纯阳殿(又名混成殿、吕祖殿)、重阳殿(又称七真殿、袭明殿)。除宫门为清代所建外,其余均为元时遗存,是现存最早的道教宫观,也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组元代建筑。以上五大建筑依次由南向北建成,共建于一个台基之上。贡奉玉清、上清、太清三大神像的三清殿是宫内最大殿宇,居于其他殿房之前,形成道教宫观建筑之特例,与皇宫布局相似。宫内保存元代壁画960平方米,极具艺术价值,为中国绘画史上的杰作,三清殿内高4.26米,全长94.68米的壁画“朝元图”,为诸神朝拜道教始祖元始天尊图像。这幅壁画被认为是现存元代壁画最为精彩的一幅。
纯阳殿绘有壁画《纯阳帝君仙游显化图》,反映吕洞宾从诞生到成仙的故事52幅,绘制手法极为精湛。重阳殿以连环画的笔法绘成壁画49幅,内容是有关重阳及其七弟子修行成道的故事。
1959年兴修三门峡水库工程时,因原宫所在地永乐镇地处库水淹没区,故将原建筑及壁画移至现址复原而成。1961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设文管所,进行保养和修葺。
单位:芮城县永乐宫办公室 邮编:044600
电话:86-359-3026572

☚ 华严寺   广胜寺 ☛
永乐宫

061 永乐宫

位于芮城县城北龙泉村东侧,为祭祀唐代道士吕洞宾的庙宇,称大纯阳万寿宫。建筑有宫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依次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布局疏朗,飞檐凌空,大部建于元代。最珍贵的是,各殿布满壁画,总面积960平方米,笔法高超,为元代绘画艺术杰作。1959年兴建三门峡水库时,从原址永乐镇迁移此地,复原重建。

☚ 解州关帝庙   应县木塔 ☛

永乐宫

160 永乐宫

中国现存最早的道教宫观。原址在山西永济县永乐镇。相传是道教仙人吕洞宾的家乡。元中统三年 (1262) 在唐代吕公祠原址上重建了大纯阳万寿宫,即以后永乐宫的主要部分。尔后屡经修缮,规模有所缩小。主要建筑沿中轴线排列,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龙虎殿(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和丘祖殿(已毁)。每座殿宇都坐落在台基之上,各殿之间有甬路相连。三清殿是主殿,面阔7间(34米),进深4间(21米)。单檐庑殿顶。殿身除前檐中央5间及后檐明间开门外,都采用实墙封闭。檐柱有升起及侧脚,檐口及正脊均呈曲线。殿内四壁及神龛内均满绘壁画,十分精美。它们与纯阳殿、重阳殿内的壁画被认为是我国古代艺术中的瑰宝。

☚ 善化寺   嵩岳寺塔 ☛
永乐宫

永乐宫

元代道教建筑。故址在山西省永济县永乐镇,1959年原样迁至芮城县北部。元称大纯阳万寿宫,是集元代建筑、绘画、雕塑于一体的重要古建筑群。原址为唐吕洞宾祠堂。金元之际吕洞宾被全真教尊为祖师,始改建为道观。现存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都是典型的元代建筑。四组建筑沿一条轴线布置。殿内壁画,特别是三清殿内的“朝元图”,人物形象高过真人,形象鲜明生动,刻画细致,技术纯熟,是少见的元代壁画珍品(见彩色图版)。

☚ 卢沟桥   塔尔寺 ☛
永乐宫

永乐宫

又名纯阳宫,是元朝道教建筑的典型,也是当时道教中全真派的一个重要据点。原位于山西永济县,现已迁往芮城。此宫建于元世祖中统三年 (1262年),遗存之山门、无极门(又称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亦名七真殿),均为原构,是目前所存最早与最完整之一组道教建筑。其总体平面沿南北纵轴排列,后三殿均前建月台,殿间且以甬道相接。三清殿为宫内主体建筑,面阔七间,进深八椽,单檐四阿顶。屋面使用黄绿二色琉璃瓦,梁架没有减柱或移柱,仍遵宋式建筑传统。永乐宫的壁画闻名于世,其影响远超于其建筑。壁画面积达九百六十平方米,均为元代作品。其中以三清殿内四周壁画《值日神像》最富气派,壁画高四米多,周长近一百米,绘有二百八十六个形象各异的人物。纯阳殿中所绘的五十二幅吕洞宾事迹图,以连环画的形式描绘了吕洞宾从出生到成仙显化的全部经历。图中所表现的城池、宫阙、商店、住宅、桥梁、舟车、人物等,均为研究元代社会生活之极宝贵资料。

☚ 经幢   布达拉宫 ☛
永乐宫

永乐宫

道教宫观。亦称纯阳宫。在山西芮城县北龙泉村五龙庙附近。原址在山西芮城县永乐镇,1959年因修三门峡水利工程之需,原样迁移今址。初名吕公祠,为道教全真道北五祖之一吕洞宾而建。金末改祠为观,后毁于火。元中统三年(1262) 重建,元世祖忽必烈敕令改观为宫,遂名大纯阳万寿宫,后又改称永乐宫。有元一代大加修建,前后历时110多年。现存四殿仍保持元代风貌,建筑精美,壁画绝伦,从南向北有龙虎殿、三清殿、吕祖殿、重阳殿。最南边宫门为清代所建。龙虎殿又称无极门,是原永乐宫宫门,上悬竖匾 “无极门”一方,为商挺所书。殿内元代壁画有神荼、郁垒、城隍、土地等,气宇轩昂,虽有残损,威风犹存。三清殿是永乐宫主殿,建在高大的月台上,七开间庑殿顶,巨龙鸱吻,黄、绿、蓝三色琉璃瓦剪边。前檐装槅扇,四面无窗,殿内减柱,宽敞实用。举世闻名的元代壁画 《朝元图》 就绘于殿内。《朝元图》是描绘各方天神、帝后、星官、仙人等朝拜道教始祖元始天尊的情景。全图长近9. 5米,人物290多尊,构图严谨,布局有致,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场面热烈,气氛祥和。神态各异,跃跃欲出,线条流畅,衣带飘逸。重彩勾填,贴金沥粉,绚丽华美。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杰作。纯阳殿内壁画为《纯阳帝君仙游显化图》,共52幅,幅幅不同却内容相连,是描绘吕洞宾成仙的故事。重阳殿绘的是王重阳及其七位弟子的故事。共49幅,每幅都有榜题,构成连环画传。永乐宫壁画总面积960平方米,是研究绘画史、道教史的珍贵资料。永乐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蓬莱阁   太清宫 ☛
永乐宫

永乐宫Yong le gong

元代道观建筑。位于山西芮城城北五华里的古魏国遗址内,也称“纯阳宫”。原建于山西永济永乐镇。相传那里是道教祖师之一,唐代道士吕岩(字洞宾,号纯阳)的故乡。唐建吕公祠,宋、金改为观,元中统三年(1262年)被焚毁,在原址上重新扩建后改称“大纯阳万寿宫”,后称“永乐宫”。整个建筑群延续建造110多年。永乐宫规模庞大,以中轴线对称布局,结构严谨。自南向北有大门、无极门(又称毛虎殿)、三清殿、纯阳殿(又称混殿)、重阳殿(又称七真殿)。其中三清殿为最大的主殿,呈七开间庑殿顶式,坐落于宽敞高大的台基上,殿顶用黄蓝相间的琉璃浮雕组成五条屋脊,整个建筑显得稳中有巧。其中,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内都绘有精美壁画。1959年,修建三门峡水库工程时,永乐宫处于水流区,故迁至今址。

☚ 大理三塔   塔尔寺 ☛
永乐宫

永乐宫

元代道教建筑。位于山西芮城县。相传原是唐代道教“八仙” 之一吕洞宾的宅第,元太宗时敕升为宫,大兴土木,中统三年(1262)建成三清、纯阳、重阳三大殿,后又建成龙虎殿。大殿均有高大的台基,排列在中轴线上,之间以甬道相联,采用殿堂形制,有外露装饰用的 “明袱” 和实际承重用的“草袱” 二套屋架,外围柱有向中心明显的倾斜和 “升起”(二端柱子比中间的柱子略微高起),角柱径大于中间柱,是宋代以来建筑采用的手法。大殿高大宏伟,翼角飞檐气势巍峨,周围以宫墙环绕,整个宫观群体有皇家宫城的气派。永乐宫文物的精华是元代壁画,以三清殿的壁画《朝元图》规模最大,人物众多,形象生动,色彩和谐,技巧和构图均达到很高的水平。


永乐宫

☚ 独乐寺观音阁   额敏塔礼拜寺 ☛
永乐宫

永乐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北3公里龙泉村东侧。原址在黄河北岸芮城县迤西20公里永乐镇(旧属永济县辖)。因三门峡水利工程,于1959年至1965年,将全部建筑和壁画迁至今址复原保存,并将宫内碑碣按年代和大小分列于无极门前两侧,筑敞廊围护。据道藏中有关典籍和宫内碑文记载,原址为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诞生地。吕氏死后,乡人将其故居改为吕公祠,金末扩充为道观。蒙元太宗乃马真后三年(1244)观毁于火。其时新道教全真派得势,教门受宠,祖师吕洞宾备受尊崇,朝廷敕令升观为宫,予以重建。自1247年动工,到元至正十八年(1358)纯阳殿壁画竣工,历时一百一十多年,几与元朝共始终。明清时小修和补绘。这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组元代建筑,也是现存最早的道教宫观。宫内主体建筑宫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自南向北排列于中轴线上,占地86000多平方米。除宫门为清代建筑,余皆元建。三清殿最大,位置在前,与一般寺庙主殿在后不同。永乐宫因保存有举世罕见的元代壁画而闻名,各殿精美的元代壁画总面积达1005.68平方米,题材丰富,笔法高超,为我国绘画史上的杰作。龙虎殿原为永乐宫大门,又称无极门,宽五间,深六椽,庑殿式。殿基高峙,呈“凹”字形。檐头有斗栱挑承,梁架全部露明,作法上沿袭宋、金草栿规制。殿内壁画在后部两稍间,神荼、郁垒、神将、神吏、城隍、土地等26个守卫仙界的天神,手持剑戟等器,铠甲庄重,衣带飘扬,虽略有残损,气魄尚存。三清殿为永乐宫主殿,又名无极殿,原奉三清(玉清、上清、太清)神像。宽七间,深四间八椽,单檐庑殿顶。台基高大,月台宽阔,前檐装槅扇,四壁无窗,空间敞朗。藻井镂刻人物、花卉、龙凤、麒麟,千姿百态,所刻井底盘龙,精美生动。殿顶黄绿蓝琉璃脊兽,工艺精细,两只高3米的孔雀蓝琉璃鸱吻,一条巨龙盘曲而成,尤为壮观。殿内各构件上彩绘保存完好,彩绘雕塑结合,为他处所罕见。三清殿内壁画403.3平方米,画面全长94.68米,高4.26米,为元泰定二年(1325)河南洛阳马君祥等人作品。所绘《朝元图》,表现诸神朝拜道教始祖元始天尊,以八个帝后装的主像为中心,四周绘金童、玉女、天丁、力士、帝君、宿星、仙侯、仙伯、左辅、右弼等天神地祇290多尊。皆颈带项圈,或捧玉圭,或执幡扇,服饰典雅,脚蹬云气,头顶祥瑞,一派仙境。主像高3米以上,侍者高2米余,前后排列四五层之多,构图严谨而富于变化,人物刻画生动,画法为重彩勾填,线条流畅,设色庄重典雅,衣冠宝盖沥粉贴金,绚烂精致。纯阳殿又名混成殿、吕祖殿,供奉吕洞宾,宽五间,深三间,单檐九脊顶。开间自前向后逐间缩小,平面奇特。殿内仅用四根金柱,大梁跨越四间,空间异常宽阔。藻井雕工精巧。殿内四壁和扇面墙上绘有吕洞宾生平事迹壁画52幅,为元至正十八年张遵礼等人所绘。每幅画自成中心,相互间用山水、云雾、树石等自然景色隔连,画面有亭台楼阁、酒肆茶馆、园林私塾,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又有贵官、学士、商贾、平民、农夫、乞丐等,为研究宋元社会制度和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资料。在绘画艺术上突破一般格局,一个人物可以在一幅画中多次出现,加强了内容连贯性。后檐明间两侧和门楣上,画松树精、柳树精和八仙过海图。扇面墙背面画钟离权度吕洞宾,画面开阔,景色秀丽,用笔简练,技法精湛。重阳殿又名七真殿、袭明殿,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其弟子“七真人”。五开间,单檐歇山顶,殿内用连环画的形式描绘王重阳自降生到度化七真人成道共49幅,刻画细腻。每幅都有榜题,为研究绘画内容和道教发展史的重要资料。扇面墙背面画诸神朝拜三清图。永乐宫元代壁画气魄宏伟,画艺精湛,其规模之大,除敦煌之外全国仅见。

☚ 2. 芮城县   西侯度遗址 ☛
永乐宫

永乐宫

道教宫观。原在山西芮城县永乐镇,1959年因兴修水利迁于芮城县壮龙泉村五龙庙附近。原名大纯阳万寿宫。相传为吕洞宾的诞生地,吕去世后,乡人将其故居改为吕公祠,金末扩充为道观。元初毁于火,随即重建,历时15年,至元中统三年(1262)改名大纯阳万寿宫,后称永乐宫,为全真道三大祖廷之一。宫内主体建筑有5座:宫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宫门建于清代,余皆元代建造。各殿有精美的元代道教壁画,绘制历时110多年,计近400幅,十分精美。重建时全部建筑连同壁画依照原样迁建。总面积960平方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天师洞   茅山 ☛
永乐宫

永乐宫

道教宫观。亦称“纯阳宫”,在山西芮城县内。相传是唐吕洞宾的诞生地,后人将其故居改为吕公祠,金末改祠为观,再后改为永乐宫,为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供奉三清,王重阳、吕洞宾诸神。现存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龙虎殿等,建筑面貌系元代风格,殿内壁画,亦为元代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959年因兴修水利,永乐宫从原址迁于北龙泉村。

☚ 二年   礼拜 ☛

永乐宫

道教全真派的重要宫观。故址在山西省芮城县西永乐镇,故名。元代称大纯阳万寿宫,是集元代建筑、绘画、雕塑诸艺术于一区的重要古建筑群。发现于1953年,1959年因修建三门峡水库,移至山西省芮城县北郊龙泉村,按原状重建。
据有关典籍和宫内碑文记载,宫址原为唐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祠堂,吕氏死后,乡人将其故居改为“吕公祠”。金元之际,随着吕洞宾神话故事的流传,吕洞宾被道教全真派尊为祖师,奉祀者逐渐增多,祠堂遂增修门庑,始改建成道观。蒙古太宗三年(1231年)毁于火,其时新道教全真派首领丘处机等人,受朝廷宠信,祖师吕洞宾倍受尊崇,次年敕令升观为宫,封真人号日“天尊”。蒙古乃马真后二年(1243年),全真派著名大师潘德冲来此住持,以为皇帝祝诞为名,筹建大纯阳万寿宫。历时15年,约在蒙古中统三年(1262年)建成主体建筑,即三清、纯阳、重阳三殿和廊、庑、库、厨等,称为全真派的“东祖庭”。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又建成龙虎殿(正门无极门),泰定二年(1325年)绘完三清殿壁画。至正十八年(1358年)纯阳殿壁画竣工。元中期以后,丘处机被尊为丘祖,又增修丘祖殿。到各殿装修、绘塑完成时,已届元末,施工历时110多年,几与元朝共始终。明清两代,曾作小规模维修和补绘,较完整地保存了元代艺术宝藏,明清以后改称永乐宫。宫内现存元碑8通,是研究全真派和永乐宫的重要史料。
该宫观纵深230米,主要建筑均位于中轴线上,除临街宫门为清代建筑外,自南而北依次为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都是蒙古或元期建筑。各殿前都有宽大的月台,殿间用高甬道连接。重阳殿侧还有东西朵殿遗址。
无极门 又称龙虎殿,原为永乐宫大门。基址呈凹形,殿阔5间,进深6间。中柱上3间安门,门上悬“无极门”竖匾一方。殿内后部两梢间壁画内容为神荼、郁垒、神将、神吏、城隍、土地等诸神,手持剑戟等器,横眉怒目,反映了元代风格。
三清殿 又名无极殿,为永乐宫主殿,系供“太清、玉清、上清元始天尊”的神堂。殿内四壁,布满壁画,面积403.34平方米,画面上有人物286个,为诸神朝拜道教始祖元始天尊的场面。主像高达3米多,侍者2米余。前后排列四五层,主次分明,画面浩大,被称之为“朝元图”。
纯阳殿 又名混成殿,亦称吕祖殿。面阔5间,进深3间。殿内奉吕洞宾,因吕道号“纯阳子”,故名纯阳殿。殿内壁画为“纯阳帝君仙游显化图”,内容是吕洞宾从诞生到“得道成仙”和“普度众生游戏人间”的连环画。殿内对扇后壁为钟离与吕洞宾谈道图,殿内画面结构严谨。
重阳殿 又名七真殿。殿身5开间。殿内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其弟子“七真人”。殿内壁画系采用连环画的形式表现王重阳从诞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成道的神话故事。殿内扇墙后壁画绘诸神朝拜三清像,主像在上,诸神在下手持笏板恭贺,侍者分列两侧。人物面形丰润。永乐宫196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乐宫

永乐宫

亦称“纯阳宫”。道教宫观名。在山西芮城县。传为道教全真道北五祖之一吕洞宾的故居。吕卒,乃就其宅而建,初名吕公祠,金末改祠为观。元初毁于火,元中统3年(1262)重建,历时10余年,元世祖时改名太纯阳万寿宫,后称永乐宫。为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四殿壁画绘制历时110多年。现存四殿,仍保持元代建筑面貌,殿内壁画,亦为元代作品,十分精美。三清殿绘《朝元图》,为各方天神,地祗谒“三清”图像,图中神仙共290多尊。纯阳殿绘《纯阳帝君仙游显化图》为吕洞宾故事画共52幅。重阳殿绘王重阳连环画共49幅,为全真教主及七弟子的故事。无极门(亦称龙虎殿)是一座宫门,绘有神荼、郁垒等画像。解放后成立永乐宫文物保管所,积极进行保养维修。1959年因兴修水利,将全部建筑连同壁画,照原样迁建于芮城县北龙泉村五龙庙附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丘处机   礼拜 ☛

永乐宫

❶东汉首都宫殿之一,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❷北魏太和元年(477年)筑于平城北苑,故址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

永乐宫

我国现存较完整的元代建筑群,道教全真派中心之一。相传初建在唐代,为传说中八仙之一吕洞宾的祠庙。初名“吕公祠”,金末元初始称宫,全名“大纯阳万寿宫”,简称永乐宫。主要由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组成,其中三清、纯阳、重阳三殿在元初历十五年方告建成。其后历代续有修造。建筑风格上继宋、金而有创新,为我国建筑史上之佳作。宫中壁画达960平方米左右,创作年代几乎与元代相始终。该宫原位于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前临黄河,背靠中条山。1957年修建三门峡水库时,迁于距旧址二十二公里的芮城县城北风景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