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北征
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征伐蒙古之战。元亡以后,北迁之蒙古族分裂为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大部。永乐年间,鞑靼和瓦剌经常纵兵骚扰北边,有时鞑靼还策动兀良哈在辽东侵扰。永乐七年(1409),朱棣派丘福率10万精骑征鞑靼,被鞑靼骑兵围歼。永乐八年,朱棣自将50万众出塞北征,直至斡难河,鞑靼大败,阿鲁台向明朝贡马臣服。数年后,鞑靼又数起兵骚扰兴和等地。朱棣遂于永乐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三次亲率大军出征,予鞑靼部以沉重打击。永乐十二年,朱棣还亲率大军出征瓦剌,直至土剌河 (今蒙古国境内的图拉河),瓦剌部首领之一马哈木战败脱逃。经此次打击,在永乐时期,瓦刺一直接受明朝的管辖。对东北的兀良哈部,朱棣加强对其控制,分三卫以治之,并于广宁等地进行互市贸易。朱棣从永乐八年到永乐二十二年为对付蒙古贵族的军事势力而五次北征,他在最后一次出征的回师途中,病死在榆木川 (内蒙古乌珠穆沁东南)。朱棣的五次北征,打击了蒙古贵族的割据势力,加强了对蒙古地区的管理,使蒙古贵族的地方政权,服从明朝中央政府的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