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永Yǒ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太原及阳泉、新疆之塔城、湖北之武昌、老河口、福建之浦城、广西之灌阳、广东之吴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锡伯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❶《姓氏考略》注引 《姓考》 云: “楚大夫采邑,因氏。望出零陵。《列仙传》有永石公。”
❷ 《姓氏词典》 注引 《希姓录》 云: “滇有此姓。”
❸锡伯族之永姓,由永托哩氏所改,盖取“永托哩”之首音,谐以汉字“永”而为单姓。见《中国人的姓名·锡伯族》。

永yǒng

❶长,久。武元衡《安邑里中秋怀寄高员外》:况兹寒夜永,复叹流年促。韦应物《感梦》:谁念兹夕永,坐令颜鬓凋。
❷远。李华《云母泉诗》:共恨川路永,无由会友生。韦应物《送苏评事》:嵯峨夏云起,迢递山川永。

永yǒng

❶長久。王褒《洞簫賦》:“吹參差而入道德兮,故永御而可貴。”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永安寧以祉福,長與大漢而久存。”
❷遠。司馬相如《上林賦》:“寂漻無聲,肆乎永歸。”

永yong

长;远。南朝齐·谢脁《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鹜。”

☚ 噰噰   永路 ☛

永yǒng

❶水流长。《周南·汉广》一章:“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韩诗》“永”作“漾”。云:“漾,长也。”毛《传》: “永,长也。方,泭也。”郑《笺》:“汉也,江也,其欲渡之者,必有潜行乘泭之道,今以广长之故,故不可也。”《尔雅·释言》:“舫,泭也。”孙炎曰:“舫,水中为泭,筏也。”
❷长久,永远。《卫风·木瓜》一章:“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朱熹《集传》:“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为好而不忘耳。”匪,非。《小雅·楚茨》四章:“永锡尔极,时万时亿。”锡,通“赐”。郑《笺》:“永,长;极,中也。长赐女以中和之福,是万是亿,言多无数。”《周颂·载见》一章:“永言保之,思皇多祜。”皇,指新即政的成王。祜,福。朱熹《集传》:“思,语辞;皇,大也,美也。使我得祭而明之,以至于纯嘏也。”
❸用如使动用法,使之长久。《小雅·白驹》一章:“絷之维之,以永今朝。”絷之,绊住马腿。维之,栓住马缰。以,用来。用拴马留客之法来使今朝永驻。

☚ 穴   永久 ☛

读音·iong(ˇ),为iong韵目,属eng—ong—iong—ueng韵部。于憬切,上,梗韵。
❶永远;久远。
❷永恒;永远不变。

上一条: 下一条:

〔yong〕
永久〔yong jiu〕 loux loux.
永眠 〔yong mian〕 das.
永远〔yong yuan〕 ad sanbsanb.

ㄩㄥˇyǒng1496长。古方言。《诗・周南・汉广》:「江之~矣,不可方思。」毛《传》:「永,长。」《方言》第一:「延、永,长也。凡施于年者谓之延,施于众长谓之~。」晋郭璞注:「各随事为义。」

永yǒng

❶长久;久远;永远
 △ ~不变心|~葆青春|~世不忘。
❷姓。

永yǒng


❶长:~昼。
❷长久;久远:~久︱~远︱~恒︱~生︱~年︱~世︱~别︱~诀(jue)︱~眠︱~逝︱隽(juan)~︱~垂不朽︱~志不忘︱一劳~逸。

永yǒng

❶ 长久,久远:永久︱永葆青春︱永不消逝。
❷ 姓。

(6次) 长久;深长。~遏在羽山《天》 伤怀~哀兮《章·怀》 惟佳人之~都兮《章·悲》~历年而无成《远》 ~啸呼些《魂》~宜厥身《大》

永yǒng

长。《说文》:“永,水长也。”后泛指长。《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王逸注:“言撰设甘美,招魂之具靡不毕备,故长啸大呼以招君也。”《远游》:“永历年而无成。”永,表示时间之长。“永历年”即经过多年。

永yong

永葆 永别 永存 永古 永恒 永久 永诀 永眠 永生永世 永逝 水远 隽(juan)永1 永垂不朽 永生永世 永志不忘永字八法

永yong

〈副〉永远;久远(用于书面语)。“永”后多用否定形式:~不生锈的螺丝钉|一旦答应了,就应~不反悔|对你的忠告,我将~记心头|马克思的思想将~放光芒。[永垂不朽]垂:传于后世。(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可磨灭:烈士的英名~|英雄们的业绩~。

永yǒng

永远;永久:将他(指柳五儿)娘打四十板子撵出去,~不许进二门。(六一·1437)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团圆? (四九·1127)


永yǒng

❶長也。《詩經·衛風·考槃》: “獨寐寤言,永矢弗諼。” 鄭玄箋: “永,長。”《詩經·小雅·楚茨》: “永錫爾極,時萬時億。” 鄭玄箋: “永,長。” 《詩經·大雅·下武》: “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鄭玄箋: “永,長。” 《詩經·大雅·既醉》:“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鄭玄箋: “永,長也。” 《詩經·大雅·既醉》: “君子萬年,永錫祚胤。” 鄭玄箋: “永,長也。”《周禮·春官·大祝》: “太祝掌六祝之辭,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貞。” 鄭玄注:“永,長也。” 《周禮·冬官·栗氏》: “永啟厥後,兹器維則。” 鄭玄注: “永,長也。”《儀禮·士冠禮》: “始加元服,兄弟具來,孝友時格,永乃保之。” 鄭玄注:“永,長也。” 《禮記·中庸》: “《詩》曰:在彼無惡,在此無射,庶幾夙夜,以永終譽。” 鄭玄注: “永,長也。” 《尚書中候》卷上: “伯禹拜曰,昔帝軒提象,配永循機。” 鄭玄注: “永,長也。” (《玉函山房輯佚書》) 《尚書古文·舜典》: “詩言志,歌永言; 聲依永,律和聲。” 鄭玄注:“永,長也。” (《通德堂經解》) 《尚書·堯典》: “詩言志,歌永言。” 鄭玄注:“永,長也。” (《鄭氏佚書》)《尚書中候》: “昔者黄帝軒轅,提象,配永循機。”鄭玄注: “永,長也。” (《鄭氏佚書》)
❷歌也。《詩經·魏風·碩鼠》: “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鄭玄箋: “永,歌也。”陸德明 《經典釋文》: “咏,本亦作永,同,音詠。”

永yǒng

〖副词〗
表示永久。可译为“永远”、“长久”(6)。《郑伯克段于鄢》: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孝子的孝心不会穷尽,永远赐给你的同类。《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国以永宁。——国家因此永远安宁。《驳复仇议》:永为国典。——把它永远作为国家的法典。


永yǒng

〖名词〗
地名,即永州。汉置零陵郡,隋改永州,唐沿用。治所在今湖南零陵县(1)。《捕蛇者说》:永之人争奔走焉。——永州的百姓争着为这件事奔走。

永yǒng

❶ 水流长。《诗经·周南·汉广》:“江之~兮,不可方思。”(方:乘筏渡水。)
❷ 时间长,长久。《孔雀东南飞》:“虽与府吏要,渠会~无缘。”
❸ 距离长,远。阮籍《咏怀》之十七:“出门临~路,不见行车马。”元好问《出京》:“矫首孤云飞,西南路何~!”
❹ 延长。《诗经·小雅·白驹》:“絷之维之,以~今夕。”束皙《补亡诗》之五:“物极其惟,人~其寿。”
❺ 歌咏。后来写作“咏”。《尚书·舜典》:“诗言志,歌~言。”

*yong

D3C0
❶久远;长远:~恒/~别/~生/~久/~世/隽~。
❷〈文〉水流得很远:江之~矣,不可方思(《诗经》)。
❸〈文〉延长:资富能训,惟以~年(《尚书》)。

永远

永远

永(永久;永古;永终;永世;永生永世;永朝永久;永世千年) 长终 恒久 久长 终古
永远的:长远
表示永远的意思:再也(~不来)
世代,永远:没代
世世代代,永远:永世 千生万劫
千秋万世,永远生存:万寿无疆
长久,永远:
长远,永久:恒长
终身,永远:没世
(长得无终止:永远)

☚ 久远   长时间 ☛

长(~河;~空;深长) 修 曼(曼长) 条(~枝;苗~) 永(~巷)覃 悠 挻 羡 袤
长和短:长短 修短(~适中) 遐促 悠短
长短不一:一长一短
土地面积的长和宽:广袤 广运 广员 广圆 广轮
这么长:许长
长得看不见尽头:绵长 漫长 悠漫
广远绵长:灵长
极长:百寻
长的样子:讦(讦讦) 黝 参参 揭揭 骖骖 敖敖
漫长的样子:陶(陶陶)
绵长的样子:靡迤
长而曲的样子:
长而下垂的样子:若若
长而美好的样子:淋漓

另见:距离 ︱短

☚ 长   长度 ☛

〖永〗 粵 wing5〔偉挺切〕普 yǒnɡ

❶ 水流長。許慎《說文解字》:「〜,長也。」《詩經.周南.漢廣》:「江之〜矣,不可方思。」(長江水漫漫長流,不能坐木筏渡江。)
❷ 距離遠。阮籍《詠懷詩》(其十七):「出門臨〜路,不見行車馬。」
❸ 副詞,永遠,長久。李白《月下獨酌》(其一):「〜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❹ 通「詠」,歌詠,歌唱,這個意思後來被寫成「詠」。《尚書.舜典》:「詩言志,歌〜言。」(言:話語。)

永yǒng

永远,久远。如:永生,永久,永恒。

永yǒnɡ

Ⅰ  (永远; 久远) perpetually; forever; always: ~ 葆革命青春 always keep one's revolutionary spirit young; ~ 不变心 remain loyal till one's dying day; ~ 不自满 never get conceited Ⅱ  (姓氏) a surname: ~ 石公 Yong Shigong
◆永备工事 permanent fortifications; 永别 part never to meet again; part forever; be parted by death; 永不 never; 永垂不朽 go down to posterity; be forever remembered; be immortal; eternal glory; live for ever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永垂史册 It will be ever remembered in the annals of history.; 永磁 {物} permanent magnetism; 永存 eternal; lasting forever; remain forever永冻层 {地} permafrost horizon; permanent frozen layer; ever frozen layer; 永恒 eternal; perpetual; 永久 permanent; perpetual; everlasing; forever; for good (and all); 永久性 perpetual; permanency; 永诀 [书] part forever; be separated by death; 永乐大典 The Yongle Canon; 永眠 [婉] decease; pass away; 永生 immortal; {宗} eternal life; forever; all one's life; one's whole life; 永世 forever; 永远 always; forever; ever; in perpetuity; for good (and all)

佤语音译,意为“寨子”或“地方”。解放前云南西盟佤族地区对村寨的称呼。最早可能是指氏族公社的聚居地,后来随着氏族公社的解体,逐渐演变为地缘性村寨,每个村寨大多住有不同姓氏,已不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整体。大的村寨为三四百户,小的也有数十户。各有固定的范围,共同的社会和宗教活动,如每年的“做水鬼”、“拉木鼓”、“砍牛尾巴”、“猎头祭谷”等等,都以寨为单位举行。村寨头人称“窝朗”,负责管理寨中一切事务。到解放前夕,大部分可耕土地已为各户私有,但还保留部分村寨公有地。

永yǒng

垂不朽|传不朽|垂青史|生难忘|世|世难忘|无宁日|无止境

❸ 长乐康|一劳

❹ 更长漏|清新隽

永,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
一般認爲,甲骨文象水流之形,表示水流之長。文獻多用長久、永久、延長等義。或通 “咏”。卜辭或用作人名,或讀如“祥”。銘文多用作永久之 “永”,偶或讀如 “祥”。提示: 古文字多正反無别, 故甲骨文 “永” 字據反向字形隸定則爲 “𠂢”,後世增水旁作 “派”,表示是主流的支脈。“脈” “脉” 異體,可知“永” “𠂢” “派” “脉” “脈” 之間的關係。 又, 或以爲甲骨文中最初 “永” 與 “衍” 同形,舊釋爲 “永” 的字形中有一些其實是“衍” 字。劉釗説,“永” 字从人从彳,表示人行於塗,本義是行役。今録二説以備考。
楚簡帛文作,形有訛變。又寫作“羕”,作,是“永”的分化字,羊聲,故《説文》訓“羕”爲“水長”。

永yǒng

(甲) (金) (篆)
象形字。甲骨文、金文像人在水中游泳。小篆字形像江河支流分汊,水流曲曲折折的样子。古“永”、“派”字形相似。不过后者强调的是支流的汇合,前者强调的是源远流长,永的本义为江水长流,引申为长。《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永,长也。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yǒng
咏(歌咏)
泳(游泳)
相关链接
脉,繁体作“脈”,属左形右声。作会意字理解亦可,人的血液系统有如河流,故从“派”。以“永”代“派”表意不表声。

246.趣談“永”字

永,表示時間長,可是怎麼看也看不出它長在哪裏?但是如果把它橫過來看,却像一個人在水裏游泳,他的頭露在水外,伸出手臂在劃水,身體挺直没在水中,這是一幅很生動的游泳畫面。照理説它是“泳”本字。因爲時間“長”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無法用繪畫來象形表示。只好同聲借用,於是产生了“永和泳”的假借關係。


甲骨文(卜辭永派爲一字);金文; 篆yǒng

[象形,像人游泳形。(《説文》:“長也。象水巠理之長。《詩》曰:‘江之永矣。’”不確。許先生没有弄清楚“永”“泳”的假借關係。永,初文像人游泳形,這個象形字,完全可以作爲“奥林匹克運動會游泳比賽”的標誌,全世界的人都能一眼看懂“這裏正在進行游泳比賽”。後來因聲,借爲表示抽象的“永久”的“永”,於是另造“泳”字。永,久遠〈永久、永恆、永遠、永垂不朽〉。《永樂大典》是明成祖永樂大帝時,集中全國三千多知識之士,費時三年多,編纂而成擁有三億多字的天下第一典,不僅是中國第一,也是世界第一的《百科全書》。)]
《詩經·周南·漢廣》:“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唐] 杜甫《江漢》:“片雲天共逺,永夜月同孤。”

永(yǒnɡ)

,长也。象水坙理之长。《诗》曰:‘江之永矣。’凡永之属皆从永。”(于憬切)
甲骨文作等。对于“永”字构意,学者们有不同看法。或说许慎所云水流之形为正解;或说为“泳”之本字,意为人潜行在水中。刘钊说其构意尚不清楚,应付之阙如。他认为卜辞中“永”有吉祥美善之意,如“帝其降永”即“帝其降永命”之意,如《尚书·金滕》所言“天降宝命”。卜辞中“永”也借用为人名。[1]金文中作等。西周铜器铭文屡见“子子孙孙永宝用”之语;“永”字写法正反无别,义为长久、永远。许慎所引《诗》为《周南·汉广》文。
永部只有一个属字“羕”,云:“水长也。从永,羊声。《诗》曰:‘江之羕矣。’”段玉裁注:“《汉广》文。《毛诗》作永,《韩诗》作羕,古音同也。”张舜徽说“羕”即永字后起增声体,故金文中有“永保用亯”,或作“羕保用亯”。[2]金文中“羕”还通作“祥”。如中山王壶:“为人臣而(反)臣其宗,不羕(祥)莫大焉。”[3]

永yǒng

(5画)

*永yǒng

5画 丶部 
(1) 〈书〉(水流)长: 江之~矣。
(2) 永远;久远: ~恒|~垂不朽|在烈火中~生。

永()


甲骨文合集4913,殷
辛□不永。
按:从彳从象人在水中游泳之形,當爲“泳”之本字。加 “彳”表示行動之意。

甲骨文合集8940,殷
貞乎永共牛。

甲骨文合集33190,殷
其永方叀今來丁。
按:从人从行,“行”由四點演變而來。

榮子旅作祖乙甗,殷周金文集成930,西周早期
子子孫孫永寶。

史獸鼎,殷周金文集成2778,西周早期
用乍(作)父庚永寶(尊)彝。

量侯簋,殷周金文集成3908,西周早期
子子孫邁(萬)年永(寶)𣪕(簋)勿喪。

庚嬴卣,殷周金文集成5426,西周早期
𠀠(其)子子孫孫(萬)年永寶用。

仲伐父甗,殷周金文集成931,西周中期
𠀠(其)子子孫孫永寶用。

𤼈鐘, 殷周金文集成249, 西周中期
受余屯(純)魯通录(禄)永令(命)(眉)(壽)霝(令)冬(終)。

𤼈鐘, 殷周金文集成253, 西周中期
永余(寶)。

伯□作尊鼎,殷周金文集成2438,西周中期
𠀠(其)萬年永寶用。

叔碩父鼎,殷周金文集成2596,西周中期
子子孫孫永寶用。

追簋,殷周金文集成4220,西周中期
用𣄨(祈)匄(眉)(壽)永令(命)。

史牆盤,殷周金文集成10175,西周中期
㽙(畯)民永不巩(恐)狄(惕)。

楚公𧱌鐘, 殷周金文集成42, 西周中期或晚期
孫孫子子𠀠(其)永(寶)。

王伯姜鬲,殷周金文集成607,西周晚期
(寶)用。

鄭大師小子甗,殷周金文集成937,西周晚期
子子孫永寶用。

伯吉父鼎,殷周金文集成2656,西周晚期
𠀠(其)萬年子子孫永寶用。

叔向父簋,殷周金文集成3852,西周晚期
其子子孫孫(永)寶用。
按: 增止符。

仲殷父簋,殷周金文集成3967,西周晚期
𠀠(其)子子孫孫永(寶)用。

芮大子白壺蓋,殷周金文集成9644,西周晚期
子孫永用亯(享)。

杞伯敏亡鼎,殷周金文集成2495,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
子子孫孫(永)(寶)用。

叔單鼎,殷周金文集成2657,春秋早期
子孫孫永寶用亯(享)。

魯伯大父作季姬簋,殷周金文集成3974,春秋早期
永寶用。

叔姬鼎,殷周金文集成2392,春秋早期
永用。

黄子鼎,殷周金文集成2566,春秋早期
(則)永(寶)(寶)霝(令)冬(終)。

鄀公平侯鼎,殷周金文集成2771,春秋早期
子子孫孫永(寶)用亯(享)。

亥鼎, 殷周金文集成2588, 春秋中期
子子孫孫永(壽)用之。

王子嬰次鐘,殷周金文集成52,春秋晚期
永用匽(宴)喜。

臧孫鐘,殷周金文集成95,春秋晚期
(保)是從。

子璋鐘,殷周金文集成116,春秋晚期
子子孫孫永保鼓之。

乙鼎,殷周金文集成2607,春秋晚期
永保用之。

王子午鼎,殷周金文集成2811,春秋晚期
永受其福。

石鼓文·吾水
天子永寧。

齊陳曼簠,殷周金文集成4596,戰國早期
永保用(䀇)。

中山王方壺,殷周金文集成9735,戰國晚期
其永俘(保)用亡彊(疆)。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463,西漢
長信永巷。

居延新簡EPF22.190,西漢
永持放馬之止害𨼾。

漢印文字徵
楚永巷印。

漢印文字徵
永武男家丞。

漢印文字徵
田永私印。

漢印文字徵
張永私印。

漢印文字徵
趙永私印。

司徒袁安碑,東漢
永平三年二月庚午。

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史碑,東漢
永興元年六月甲辰。

太尉楊震碑,東漢
天鍾嘉祚,永世罔極。

三老掾趙寬碑,東漢
永永無疆。

徐君妻管洛墓誌陽,晉
永錫難老。

仙和寺尼道僧略造像記,北魏
永平四年。

長孫子澤墓誌,北魏
永熙二年十月十七日。

元禮之墓誌,北魏
永安年元年。

丘哲墓誌,北魏
金玉爾懷,何期永斯。

元文墓誌,北魏
永安二年封林慮郡王。

李則墓誌,隋
永掩珠星。

李肅墓誌,隋
永昌縣令。
《説文》: “永,長也。象水巠理之長。《詩》 曰: ‘江之永矣。’ 凡永之屬皆从永。”
“永”字甲骨文从彳从象人在水中游泳之形, 當爲“永”之初文, “泳”之本字。加 “彳”表示行動之意。或从行从人,“行”爲四點所變。金文因襲。隸變後,字形造字意圖喪失,形體多變。

☚ 永部   羕 ☛

永yǒng

甲骨文至小篆从人从水变形,人字在水(字)中,象人游泳状。是泳的本字。引申为水势长远,才能游泳,指长。如:江之永矣(见《诗经》。江即长江)。又引申为长久,久远。如:永不掉队。组词如:永久|永远。

永★常◎常


yǒnɡ表意,甲骨文、金文、小篆象人潜行水中之形,隶定为“永”。本义表示游泳(是“泳”的本字),引申为水流长远、长久等。
【辨析】
❶以“永”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yǒnɡ:泳、咏。
❷永/泳 见509页“泳”。
❸永/咏(詠) 见509页“咏”。

(yǒng)

長也,象水巠理之長。
【按】巠,水脈。理,水紋。“永”由水流長引申指凡事物之長。

隶yǒng

【析形】象形字。古文字形像水流曲曲折折的样子。
【释义】《说文》:“长也。象水巠理之长。”本义指水流长。引申为一般的长。又引申为时间久远、久长,这是“永”的现代常用义。[一劳永逸]谓劳苦一次,可望永安。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graph character.In ancient character it is shaped as if water flows over many twists.
【original meaning】Flowing water never ends.

*永viwang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水長也。 象水巠理之長永也。詩曰:江之永矣。凡永之屬皆从永。(十一篇下)
大概依河流的彎曲以築路,繞大圈子,路長遠。

☚ 橐   且 ☛
0000024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