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蟲豸類 > 雜蟲部 > 其他 > 水馬 水馬 shuǐmǎ 亦稱“水馬兒”,俗稱”水劃蟲”。水面高脚跳走之蟲。水黽類。身褐,腹白,兩鬢,四足;常逆流疾走,輕快如飛。唐·王建《和錢舍人水植》詩:“多時水馬出,盡日蜻蜓遶。”宋·蘇軾《二蟲》詩:“君不見,水馬兒,步步逆流水。大江東流日千里,此蟲趯趯長在此。”宋·王質《林泉結契·水劃蟲》:“身褐,腹白,四足,兩鬢浮水啑草泥,輕趣極駛,人呼水馬兒。”清·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蟲部·水馬》:“按:水馬四、五月内出浮水面,身硬脚長,池沼中甚多,性喜食蠅。”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蟲四·水黽》。
古代名物 > 獸畜類 > 水獸部 > 海龍科 > 水馬 水馬 shuǐmǎ 亦稱“海馬”。海龍科。體扁彎曲,似馬而牛尾,具環型骨板。色淡褐。以小甲殼動物為食。入藥,有健身强心、催產止痛之功。產于我國沿海,南海尤多。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鱗四·海馬》:“〔釋名〕水馬。弘景曰:‘是魚鰕類也。狀如馬形,故名。’〔集解〕藏器曰:‘海馬出南海,形如馬,長五六寸,鰕類也。’時珍曰:‘按《聖濟總録》云:‘海馬,雌者黄色,雄者青色。’”明·徐元《八義記·權作熊掌》:“更有海蝦海羓,海裏出的海馬。”按,海馬屬獸類,《本草綱目》歸入鱗部,實誤。
古代名物 > 交通類 > 舟船部 > 小船 > 水馬 水馬 shuǐm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