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頸項部 > 經穴 > 水突 水突 shuǐtū 亦稱“水門”。足陽明胃經穴。在頸部胸鎖乳突肌前,結喉突起之旁。當飲食咽時,穴處向上突起衝動,故名。主治咳嗽,氣喘,咽痛,癭氣。始載於晉代典籍,沿稱至今。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卷三:“水突,一名水門,在頸大筋前,直人迎下,氣舍上,足陽明脈氣所發。刺入一寸,灸三壯。”《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水突筋前人迎下。” 水突经穴名。代号ST10。出《针灸甲乙经》。别名水门。属足阳明胃经。位于颈侧部,人迎穴与气舍穴连线的中点处;或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平甲状软骨下缘处取穴。布有颈皮神经,深层为交感神经发出的心上神经及交感干,并有颈总动脉通过。主治咽喉肿痛,气喘,咳嗽;以及甲状腺肿等。直刺0.3~0.5寸。艾条灸5~10分钟。 水突shuǐtū经穴名。代号ST10。出《针灸甲乙经》。别名水门。属足阳明胃经。位于颈侧部, 胸锁乳突肌的前缘, 与甲状软骨下缘相平处; 或于人迎穴与气舍穴连线之中点取穴。主治咽喉肿痛, 气喘, 甲状腺肿等。直刺0. 5 ~1 寸。 水突 水突S10Shuitu足阳明胃经穴。首见《甲乙经》。别名水门。位于颈前外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平甲状软骨下缘处,当人迎与气舍之间,甲状软骨切迹旁开1.5寸的人迎穴直下,正坐或仰靠取之。穴位在胸锁乳突肌与肩胛舌骨肌上腹的交叉点,有颈阔肌;外侧为颈总动脉;并有颈皮神经,深层为交感神经发出的心上神经及交感干。 一般直刺0.3~0.5寸,避开动脉。针后局部痠胀。艾炷灸1~3壮;艾卷灸3~5分钟。 主治胸肺、颈部等疾患,如咽喉肿痛,咳逆上气,呼吸短促,喘息等。现又多用以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扁桃体炎,甲状腺肿等。 ☚ 人迎 气舍 ☛ 000012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