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无大鱼水过清,水里缺乏鱼所需要的养料,鱼难以生存。事物不可能绝对地纯。比喻以对人要求过多、过苛为明察,则不能容纳大才。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下和,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后汉演义》第三十六回: “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下和,宜改从简易,宽小过,总大纲,便可收效了。” 水清无大鱼shuǐ qīng wú dà yú《大戴礼·子张问入官》:“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后用“水清无大鱼”比喻人过于苛察,责备求全,就不能容众。《后汉书·班超传》:“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下和,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 水清无大鱼水太清澈,便失去鱼生存所需的养分,难以养出大鱼。比喻为官不宜过于苛求下属。 也作 ❶ 水清鱼不住。 ❷ 水清不养鱼。 ❸ 水清难养鱼,令严难养兵。 水清无大鱼 婉指人对他人过于求全、苛责,人无完人。《大戴子·子张问入官》:“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字数:52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发屋而求狸 水失鱼犹为水 ☛ 水清无大鱼shuǐ qīng wú dà yú与“水至清无鱼”同。《后汉书·班超传》:“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下和,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 水清无大鱼shuǐqīngwúdàyú见“水至清则无鱼”。《后汉书·班超传》:“~,政察不得下和,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