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水旱灾害综合治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水旱灾害综合治理

水旱灾害综合治理

根据一个地区的河流、地形以及水旱灾害情况,结合灌区发展和湿地保护治理灾害的综合措施。主要措施是:
❶防洪与水资源开发相结合。防洪工程建设仍以 “上拦、下排、两岸分滞” 为主导思想,在山区修建控制性水库工程,拦蓄径流,在控制洪灾的同时,提高地表水利用率; 整修松花江和黑龙江堤防,防止外水泛滥和内河入侵; 修建、完善滞洪区,并将这些滞洪区的蓄滞洪水与牧草种植、水产养殖和湿地保护、利用相结合,为灌区和湿地存蓄、补给水量; 内外分流,高水高排,减轻下游泄洪负担。
❷水利措施和农林措施相结合。治水和改土相结合,水利措施和农林措施相结合; 调整生态结构,建立生态农业,保持生态平衡; 建设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和工程保护林; 涝区推广垅作,水稻区推广旱育稀植,旱作区开展以保水为中心,建设 “海绵田”。
❸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开发利用。修建、完善地表提水、引水工程,提高过境水和当地地表水的利用率; 坚持 “以稻治涝”,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壤优势,将易涝旱田改为水田,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 井渠结合,遏止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❹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建立完整的灌溉排水系统,实行治涝和治旱相结合,灌溉和排水相结合,旱涝、盐碱综合治理。
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调整种植结构,缓解渍涝灾害; 合理规划、有效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地下水超采,恶化生态环境; 制定法令、政策和其他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轻水旱灾害的损失; 建立、健全综合防灾的组织体制,加强对水旱灾害的宏观研究。
❻分区治理。根据地区的地形和河流特点,因地制宜,分区治理。在适宜的地区修建控制性水库,控制洪水,调节地表径流量。多数河流发源于山区,上游河谷狭窄,坡陡流急,山洪很大; 中下游河谷开阔,河流弯曲,地势低平。山区是洪水的主要来源区,是平原区的过渡带丘陵区,面积很小,致使山洪直接进入平原区,形成洪涝灾害。这些地区应以修建骨干水库作为治理洪涝灾害的主要控制手段。
❼在适宜的地区兴建蓄滞洪区,有效调节洪水,减少下游河道的开挖工程量。滞洪区还可蓄存水量,用以调节降水年内、年际分布不均。该区域水力坡降较大,水文地质条件好,可通过开采地下水,提高抗旱能力,并控制地下水位,增加降水入渗,缓解溃涝灾害。
❽在排水困难地区开挖骨干河道,解决排水出路; 健全灌排渠系,合理开采地下水,地表水、地下水联合利用。

☚ 水旱灾害防治经济效益   洪水灾害防治生态措施 ☛
0000101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4: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