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氟乙酰胺中毒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氟乙酰胺中毒

摄入剧毒农药氟乙酰胺或食用因氟乙酰胺中毒死亡的畜、禽而引起的中毒。氟乙酰胺进入机体后脱氨、形成氟乙酸。氟乙酸破坏机体正常的三羧酸循环,造成体内糖代谢紊乱。最终造成神经系统的损害。此外,对心脏也有明显的损害,导致心律紊乱。氟乙酰胺中毒一般在食后1—2小时左右发生。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四肢无力、寒战、口渴、上腹部有烧灼感、疼痛加重、精神烦燥不安,视力丧失,最后因呼吸及心力衰竭而死亡。动物或牲畜中毒一般较缓慢,多在食后4—8小时发生症状。人口服0.1—0.5克可中毒致死,氟乙酰胺是高效剧毒内吸性强的有机氟农药,主要用于防治棉花、大豆、高粱、小麦、苹果等蚜虫,柑桔介壳虫及森林螨类,也可用于灭鼠。纯品为无臭、无味、有一定挥发性的白色结晶固体,易溶于水。氟乙酰胺中毒多见于投毒及误食。

氟乙酰胺中毒fluoroactamide poisoning

氟乙酰胺为白色针状结晶体,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急性中毒,多为误服或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和中毒死亡的牲畜肉所致。潜伏期一般为10~15小时。轻者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重者烦躁不安、阵发性抽搐、血压下降、心律紊乱、呼吸困难。对口服中毒者,应尽早彻底洗胃,特效解毒剂为乙酰胺(解氟灵)。

氟乙酰胺中毒

氟乙酰胺中毒

氟乙酰胺 (FCH2CONH2)是一种高效剧毒、内吸性强的有机氟农药。为无臭、无味、不易挥发的白色针状结晶。易溶于水及有机溶剂。主要用于农田、森林、果园以杀灭蚜虫、螨类和介壳虫等,亦用为草原杀鼠剂。本品侵入机体的主要途径为消化道,多见于误服,曾有误食氟乙酰胺毒死的禽畜而致严重急性中毒的报告。经皮肤粘膜引起中毒者少见。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经呼吸道中毒的可能性较小。有用氟乙酰胺毒害人或牲畜的案例报告。氟乙酰胺的致死量为0.3~0.5g。
氟乙酰胺进入机体后,脱去胺成为氟乙酸,可与辅酶A结合,生成氟乙酰辅酶A;再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氟柠檬酸,能抑制乌头酸酶,使柠檬酸代谢受阻,在组织内大量积聚,从而引起机体代谢障碍,这一过程称为“致死合成”(lethal synthesis)。中毒时发生的痉挛、抽搐等神经症状,据认为是氟柠檬酸直接刺激或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果。
潜伏期多为2小时左右,也可延到15小时后发病。中毒症状轻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口渴。口服者上腹痛及烧灼感较著。重症患者出现烦躁不安、阵发性抽搐,以后有呼吸抑制、青紫、血压下降、昏迷、大小便失禁。也可出现心律不齐、心肌损害。以神经症状为主者称神经型,国内所见中毒病例以本型为主。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主的称心脏型,国外报道较多见。
尸体检查 主要表现为急性血液循环障碍,各脏器郁血、水肿,浆膜面点状出血。脑水肿显著,并可见多发性小灶性渗出性出血。迁延性中毒死亡案例可见脑神经细胞变性,肝细胞脂肪变性及小叶中央区轻度坏死。肾小管上皮浊肿、轻度坏死。轻度间质性心肌炎等病变。昏迷患者可并发支气管肺炎。检材以呕吐物、胃内容物、吃剩的食物或饲料为最好,其次为血液及肝脏。
毒物鉴定 氟离子的分离与鉴定同氟化物(见“卤素中毒”)。
筛选试验: 检液加硫氰酸胺溶液后,逐滴加三氯化铁溶液如有氟化物存在,则生成的红色很快消失,如系氟硅酸盐则红色不消褪。或加氨水加热后,生成凝胶状沉淀者示有氟硅酸根存在。氟化物无此反应。
颜色反应: 采用异羟肟酸铁反应,如有氟乙酰胺存在,溶液呈红色。
薄层色谱法: 用硅胶G板。展开溶剂,苯:丙酮(4:1)。显色剂,氯气,碘化钾丙酮饱和液,0.5%邻联甲苯胺乙醇液,依次先在氯气中置5分钟,取出挥散多余氯气后再依次喷显色剂,先显黄色最后显蓝色。

☚ 有机氯农药中毒   五氯酚钠中毒 ☛
0000782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8:4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