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气团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气团qì tuán在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比较均匀的空气团。1958年《新知识词典》:“气团: 是各种气象要素如温度和湿度等大致匀和的大块空气团。” 气团qituanair mass水平方向上热力性质比较均匀而范围较大的空气。气团的水平范围为几百到几千公里,厚度为几公里至十几公里。形成于热力性质比较均匀的广阔下垫面上。空气的热力性质指温度、湿度和气层的垂直稳定度。按温度可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按湿度可分为干气团和湿气团,或称大陆气团和海洋气团;按气层的垂直稳定度可分为稳定气团和不稳定气团;按气团形成源地的地理位置可分为冰洋气团、极地气团和热带气团等。气团离开源地后,热力性质发生变化,称变性气团。冷气团移到暖的下垫面,底层空气先变暖,气层稳定度减小,乱流和对流容易发展;暖气团移到冷的下垫面,底层空气先变冷,气层稳定度增加,乱流和对流不易发展,而相对湿度增加,有时会出现雾和层云。由大陆移至海洋的气团容易获得海面蒸发的水汽而变湿,由海洋移至大陆的气团要发生凝结才变干。影响中国天气的气团,主要有来自西伯利亚干而冷的极地大陆气团和来自太平洋、南海或印度洋上暖而湿的热带海洋气团。后者是造成中国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气团概念为20世纪20年代挪威气象学派所提出。1938年涂长望,1948年张丙辰等曾对影响中国的气团做过系统的研究。 气团air mass在各高度的水平方向上热力性质(指温度、湿度、稳定度)比较均匀的大空气块。气团的水平范围为几百到几千千米,厚度为几千米到十几千米。按温度可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按湿度可分为干气团和湿气团(或称“大陆气团”和“海洋气团”);按垂直稳定度可分为稳定气团和不稳定气团;按气团形成源地的地理位置可分为冰洋(北极和南极)气团、极地(中纬度)气团和热带气团。气团离开源地后,热力性质发生变化,称变性气团。冬季活动在中国的气团,主要有来源于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的极地大陆气团(常称为西伯利亚气团)和来源于热带太平洋上或南海海面的热带海洋气团(分别称为太平洋气团和南海气团)。冬季,西伯利亚气团使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急剧下降,天气晴朗、寒冷、干燥;在长江以南地区与热带气团相遇时,往往形成阴雨天气。夏季,热带太平洋气团是活动于中国的主要气团,是中国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热带大陆气团常使中国西部地区出现干旱和酷热,使黄淮平原春末夏初出现干热风。春季,暖气团开始加强西伯利亚气团和热带太平洋气团在长江以南频繁交绥,造成多变的天气。秋季,西伯利亚气团增强南伸,与热带太平洋气团交绥于长江以南地区造成秋雨。深秋,西伯利亚气团占了优势,使中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出现秋高气爽天气。 气团 气团qituan大范围的物理属性(空气的温度、湿度、稳定度)比较均匀的空气团。一般认为气团的水平范围从几百公里到几千公里;垂直范围从几公里到十几公里。气团中的热量和水分主要从下垫面获得并通过空气的流动散布开来。因而形成气团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大范围的物理性质(干湿、冷热、植被、土壤状况)比较均匀的下垫面,比如广阔的海洋、冰雪覆盖的极区和大陆、无垠的沙漠等等。二是利于空气在下垫面上停滞、缓行并能散布均匀的环流条件,比如稳定的大范围的反气旋环流。具有这两个条件的地区称为气团源地。气团离开了源地要移行到与源地性质不同的新下垫面上,并通过辐射、乱流、蒸发、凝结等过程改变原有物理属性,这种改变称为气团变性。如果气团变性程度很大,可称为变性气团;如果变性变到与原有属性完全不同了,就成为另一新的气团。可见,气团的变性和形成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原有气团的变性过程也就是新气团的形成过程。气团总是随着大气运动而不停地移动着,停滞或缓行的情况只是暂时的、相对的。因而可以说,气团变性是经常的、绝对的,而气团形成只是不断变性过程中的一个相对稳定阶段。日常所见到的气团大多是离开源地并有不同程度变性的变性气团。 气 团 类 型 在天气预报中还常常根据气团与流经地区的温度对比状况把气团划分为暖气团和冷气团。当气团温度高于流经地区温度时称暖气团;低于流经地区时称冷气团。气团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天气系统,又是其他天气系统形成的基础,在气候学和地理科学中广泛应用。 ☚ 天气谚语 锋 ☛ 气团 气团Qituan气象要素(主要指温度和湿度)水平分布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的空气团。气团的水平范围常常在数千公里以上,垂直伸展高度从几公里到十几公里,在这样大的范围内温度、湿度分布不可能完全相同,如果每百公里间相差1—2℃,就算是比较均匀了。气团中的热量、水分是从下垫面(地表面)获得并通过空气的流动扩散开来,因而形成气团的源地需要具有两个条件,一是范围广阔、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的下垫面,比如海洋和广阔的平原、沙漠、冰雪覆盖区等。二是利于空气在下垫面停滞、缓行,并能扩散均匀的环流条件,比如比较强大的准静止高压系统。气团形成后,在气流作用下要离开源地并同新下垫面间进行热量、水分交换,结果气团原有性质在逐渐改变并具有新下垫面特性;这个过程称为气团变性。事实上气团总是随着大气运动不断移动着,停滞、缓行只是相对的、暂时的,因而世界上的气团大多数是变性气团,我国地形复杂,下垫面性质很不均匀,不是气团形成的适宜源地,活动在我国的主要气团多是变性气团,冬季是变性的极地大陆性气团,夏季是变性的热带海洋性气团。 ☚ 天气谚语 锋 ☛ 气团 气团Qituan对流层中,具有某些共同物理性质,并在大气环流系统内,作为一个整体而移动的大气块。是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差异很小的大范围空气团。其水平范围大致由几百公里到几千公里,垂直范围可由几公里到十几公里,相当于对流层顶的高度。在同一气团中,由于物理属性比较一致,所出现的天气基本类似。但在不同气团中,所出现的温度、湿度和天气却是不同的。特别是在两种气团交界的地区,天气变化最为剧烈(参阅“锋”条)。气团长时间在单一地理环境影响下,如湿润的太平洋洋面或寒冷的西伯利亚陆面,通过乱流作用与下垫面进行热量和水汽交换,以及气团本身在各高度上进行辐射冷却或增温,使大范围空气取得下垫面的温湿特征,从而形成具有该地区特性的气团。在地球上,气团存在的固定地方称为气团源地。气团是在高气压区形成的,因空气在高压区停留的时间较长,受地面性质的影响较大。当环流条件发生变化时,气团就要离开源地移入新的环境。气团移动时保持其本身的特性,在移动过程中,气团受不同下垫面影响,与途经地区进行热量和水分的交换,又会慢慢地变性。离开源地的时间愈长,路程愈远,气团的变性程度也就愈深。气团有冷热之分,当它比其移经地区为暖时称暖气团;为冷时称冷气团。暖气团移来时,可使到达地区的天气变暖;冷气团移来时,可使到达地区的天气变冷。根据气团形成的源地,又可将气团分为下列几类(如表所示)。我国大部分处于中纬度地区,是冷暖气团交绥的地区,地表性质又复杂,因此不能成为气团的源地,而多为变性气团。冬季主要是受变性的极地大陆气团和变性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夏季主要受变性的极地大陆气团、热带海洋气团、热带大陆气团的影响。 气团的地理分类表
☚ 大气环流 气旋 ☛ 气团气象要素(主要指温度和湿度)水平分布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的空气团。在同一气团中,各地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或其稳定度)几乎相同,天气现象也大致一样。为空气长时期受较单纯的地理环境(例如,湿润的太平洋洋面,寒冷的西伯利亚平原等)影响所致。气团的水平范围可达数千公里,厚度可达几公里到十几公里。气团移出原环境进入另一环境时,受新环境影响要逐渐改变其原有物理性质,称“变性气团”。气团因比其移经地区冷或暖,而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气团的移动、变性和相互冲突,常导致大范围天气的显著变化。 气团温度湿度在各高度水平方向上分布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的空气体块。有冷气团和暖气团之分。气团的移动、变性和相互冲突,常导致大范围天气的变化。 气团air mass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