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动理学理论qiti donglixue lilun
以分子运动的集体行为来说明物质有关物理性质及规律的微观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物质是由不停运动着的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简称气体动理论,曾称为气体分子运动论。1658年伽森弟提出气体动理论假说,认为构成物质的分子是硬粒子,能向各方向运动,并解释了物质的气、液、固三种聚集态的区别。1678年胡克也提出同样的主张,并认识到气体的压强是由于分子与器壁相碰撞的结果。1738年伯努利发展了这种假说,并由分子与器壁相碰撞导出了玻意耳定律。罗蒙诺索夫提出热是分子运动的表现及气体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重要思想,并肯定了运动守恒原理在气体动理论中的正确性。对气体动理论的建立及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是克劳修斯、麦克斯韦、玻耳兹曼。克劳修斯导出了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引入了平均自由程的概念;麦克斯韦第一个借助概率的概念得到了分子热运动的速率分布,并建立了迁移现象的初级理论;玻耳兹曼第一次在分子热运动速率分布中引入了重力场,从分子运动论的角度推导了热力学公式。气体动理论是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出发的,而分子的相互作用及运动情况是非常复杂的,在解决各种问题时需根据具体情况给出各种简化模型,即作出各种简化假设,虽然随着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深入认识,这些假设越来越接近实际情况,但毕竟仍与真实情况有差异,再加上受到数学工具的限制,因此气体动理论的理论有它内在的局限性,这些都将由进一步发展起来的量子论、量子统计等学科给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