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民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文告契據部 > 奏札 > 民本 民本 mínběn 民間之奏疏。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十:“蘇州民潮被循良,惜其去任,值上南巡,相約具民本保留。” 民本民为国本的政治思想。《尚书·五子之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先秦思想家在人神对待、君民对待的意义上提出“国将兴,听于民;国将亡,听于神”(《左传·庄公三十二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等命题。秦汉思想家对民本思想作了进一步发挥论证。《吕氏春秋·务本》:“安危荣辱之本在于主,主之本在于宗庙,宗庙之本在于民。”贾谊总结秦亡汉兴的政治经验时进一步看到,君主离不开民众,安危取决于民,存亡取决于民,成败取决于民。民“至贱而不可简也;至愚而不可欺也。”(《新书·大政》)。凡与民为敌的统治者,迟早必然被民推翻,得出结论说:“灾与福也,非萃天也,必在土民也。”(同上)从而引出实行“仁政”的主张。东汉思想家王符、荀悦针对当时社会危机进一步指出:“国以民为基”,“民危而国安谁也!”(《潜夫论·边议》)“民存则社稷存,民亡则社稷亡。”(《申鉴·杂言》)民本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一直没有中断,成为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先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