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民国时期甘肃农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民国时期甘肃农业 民国时期甘肃农业民国时期,甘肃农业发展缓慢。中期虽有短暂的回升,但由于新旧军阀的掠夺,封建地主的盘剥,长期战争的破坏,加上频繁的自然灾害,民国26年1937年后,随着货币的贬值、物价的暴涨、赋税的加重,严重阻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民国初期,甘肃地方当局不顾民力所及,采取竭泽而鱼的掠夺性政策,岁岁增税,层层加码,正税之外的各种苛捐杂税多达35种之多,至于“规外之规” 更是数不胜数。民国4年至7年 (1915~1918)的4年间,甘肃田赋增加了将近一倍,到了民国13年后,各种摊派超过田亩正赋十倍以上。有地无税、有税无地的现象比比皆是,无地少地的农民不得不沦为雇工或佃户。民国23年(1934年)中央农业实验所在定西等地21个县调查,佃农占各种农户的比率由民国20年的21%, 民国23年上升到28%。地主田租一般在四、五成,高的达六、七成以上,农民破产日益严重。民国9年(1920年),甘肃58县发生8. 5级地震,死亡23万人,百万灾民流离失所。民国18年 (1929年) 大旱, 全省78县有65县受灾, 赤地千里, 十室九空, 饿殍载道, 甚至有“易子而食”者,斗麦价涨至50元白洋,灾民达250余万人,死于饥饿和病疫的达200余万人,牲畜大量死亡,大片耕地荒芜,无人耕种。民国年间的粮食产量,向无全面准确的统计数字,多为估计。据国民政府农林部统计定的资料, 在民国21年至民国30年(1932~1941) 的10年间, 全省粮食平均年产量为27. 98亿斤,其中民国27年(1938年)收成最好,总产量达到31. 95亿斤。据另统计,民国31年至民国33年,每年的粮食总产量依次为27. 76、30. 29、32、34. 66亿斤, 民国35年达到40.35亿斤。 ☚ 唐宋元明清时期甘肃农业 陇东革命根据地大生产运动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