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二氧化硫的吸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二氧化硫的吸收 1.概述 在有盐基存在的情况下用水吸收炉气(包括硫铁矿焙烧炉和红液燃烧炉)中的二氧化硫,以制备原亚硫酸盐溶液,根据所用盐基和二氧化硫的来源不同,采用的吸收装置也不尽相同。 高塔:多用于制备钙盐基酸液,在一些老厂改用可溶性盐基时,也可利用这种设备来制备镁、钠等盐基的酸液。有单塔和双塔两种。 低塔:系由多个(一般为四个)填料塔串联而成。多用于镁盐基酸液的制备,也可用粉状石灰石悬浊液来制备钙盐基酸液。其他盐基的酸液也可用这种设备来制备。 湍流塔:为一种效率较高的吸收装置。多用于制备镁、钠、铵等盐基的酸液。 文氏管吸收装置:由多个文氏管吸收器串联而成。多用于吸收红液燃烧炉的烟道气(SO2浓度~1%)中的SO2。用于镁、钠等盐基。 2.吸收过程的化学反应和热效应 用石灰石制备亚硫酸盐溶液时发生的反应如下: 1-入口横管 2-弯管 3-直管 4-玻璃球 5-喷管(4个) 6-喷头 (8)高塔装置的应用实例 国内酸法制浆厂应用高塔装置仅有两例:(1)由二座强酸塔和一座弱酸塔组成的一套典型的双塔制吸收装置,用于制备钙盐基原酸。目前三座塔均作强酸塔并联使用,其尾气在一湍流塔中用清水吸收,稀SO2水溶液泵送至强酸塔作淋洒之用。(2)由两座塔组成的单塔制装置,用于制备亚硫酸氢镁溶液。 (9)改进钙盐基原酸制备过程中的主要措施 钙盐基原酸液组成的特点是要求它含有过剩的游离酸,也就是F.A.>C.A.,游离酸在总酸中所占的比例为60%左右,因而这种酸液具有较高的SO2分压。在制备这种酸液时,为了保证良好的吸收效率和制取高游离酸含量的酸液,一般采取的措施是从提高SO2溶解的条件著手。 提高炉气中的SO2浓度: 控制沸腾焙烧炉在较低的空气过剩系数下进行燃烧,操作者常以排出的炉渣和炉灰的颜色来判断,当渣灰的颜色发红时,说明过剩空气较多,应予避免。 沸腾炉出口至风机入口是一个整体系统,大部分处于负压操作,容易漏入空气而引起炉气中SO2浓度下降,因此要使系统保持严密状态。 表6-2-73 高塔吸收装置应用实例 1-中性长石,42.6毫米 2-焦炭,42.6毫米 3-焦炭,40.6毫米 4--焦炭,26.6毫米 5-焦炭,24.4毫米 6-卵石,42毫米 1-陶瓷环,Φ50×50毫米,管式排列 2-陶瓷环,Φ50×50毫米,交错排列 3-钢环,Φ50×50毫米,堆放 4-陶瓷环,Φ50×50毫米,堆放 5-陶瓷环,Φ35×35×4毫米,堆放 6-陶瓷环,Φ25×25×3毫米,堆放 7-陶瓷环,Φ15×15×2毫米,堆放 8-瓷环,Φ8×8×1.5毫米,堆放 (5)低塔吸收装置特性(表6-2-75) 表6-2-75 低塔吸收装置的特性 静止床层高度(毫米): 1-800 2-700 3-500 4-450 5-300 当无淋洒液时,球体从静止状态转为运动状态所需的最低气速称为无淋洒的临界气速。 温度的影响:喷洒液温度对文氏管吸收效率的影响很小(图6-2-50)。在MgSO3浓度(以SO2表示)为0.5%,温度从110℉(43.4℃)提高到170℉(76.6℃)时,吸收效率下降10%。温度提高,MgSO3溶解度增加,借提高MgSO3浓度完全可以补偿温度的影响。 浓度的影响:喷洒液浓度也是一个影响文氏管吸收效率的因素(图6-2-51)。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吸收SO2,需要根据炉气中SO2浓度确定一个合适的浓度。MgSO3浓度影响文氏管吸收效率的相互关系可以下式表示: MgSO3浓度(以SO2表示):1-1.0% 2-0.7% 3-0.4% 4-1.0% 5-0.7% 6-0.5% 7-1.4% 8-0.7% 9-0.7% A≈117+30M-15T-0.10t 式中 A——在文氏管中SO2吸收效率: M——喷洒液中MgSO3浓度(以SO2表示),%; T——喷洒液中总SO2浓度,%; t——喷洒液的温度,℉。 (3)传质系数 文氏管的传质系数如图6-2-52。 (4)原酸中硫酸盐含量 原酸中硫酸盐含量不仅取决于气体中氧的浓度,而且和吸收过程的作用时间有关。在用文氏管吸收器时,由于相互作用时间较短,因此可以获得硫酸盐含量低的原酸(图6-2-53)。 1-4个填料塔 2-2个填料塔和2个文氏管 3-1个填料塔和3个文氏管 4-4个文氏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