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毗伽可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毗伽可汗?—734东突厥汗国可汗。名默矩,又作默棘连。在为杀(杀即“没”,意为元帅)至即位为可汗前,带兵出征12次,败唐军,胜九姓铁勒,破突骑施汗国。可谓足智多谋,勇敢善战。唐开元四年(716)即位后,与黠戛斯、突骑施结亲,又与唐朝友好。十五年(727),吐蕃约其共攻唐朝,他不但拒绝,而且将此事告知唐朝,使唐朝有所防备。唐朝因此与其开展互市。死后唐玄宗特为其立庙刻碑。 毗伽可汗 毗伽可汗?—734后突厥可汗。名默矩、默棘连,阿史那氏,骨咄禄子。据《旧唐书》记载,原为突厥小设。唐开元四年(716 ),其叔父默啜可汗卒,其子匐俱继位。骨咄禄次子阙特勤尽杀匐俱及默啜亲党,立默矩为可汗。即位后,重用老臣暾欲谷,与唐朝贸易互市,友好往来,中原文化与汉族先进生产技术传入突厥,促进了突厥民族的发展。由于势力大增,屡次发兵攻击契丹和葛逻禄诸部。开元二十二年,被其大臣梅禄咄毒死。 ☚ 匐俱 默矩 ☛ 毗伽可汗 毗伽可汗东突厥汗国可汗,本名阿史那默棘连,为骨咄禄可汗之长子。骨咄禄可汗死时,他还年幼,未能继位,其叔父继位为默啜可汗,以他为杀(设,意为元帅),掌管兵马,人称“小杀”。机智多谋,勇敢善战。据突厥文《毗伽可汗碑》记载,他为小杀后,至即位为可汗前,他曾带兵出征12次,败唐军,服九姓铁勒,破突骑施汗国,功劳卓绝。开元四年(公元716年),默啜可汗死后,他被推举为可汗,号称“圣天毗伽可汗”,简称毗伽可汗。一改以前的所作所为,与黠戛斯、突骑施结亲,又与唐朝友好。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吐蕃约他联兵入侵唐朝,他不但拒绝,而且将此事告知唐朝,使唐朝事前有所防备。唐朝因此与他在西受降城(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开展互市,每年输往东突厥的綵帛即达数十万匹。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死。唐玄宗曾选派名工良匠为其立庙刻碑。 ☚ 移涅可汗 阙特勤 ☛ 毗伽可汗684—734唐代后突厥可汗。又作苾伽可汗。名默棘连,又作默矩。阿史那氏。※颉跌利施可汗子,※阙特勤之兄。神功元年(697),拜大度设,史籍作右厢察,又作“小杀”,随其叔※默啜东征西战,出兵25次,身经13战,皆立战功。开元四年(716),默啜死,阙特勤杀默啜之子移涅可汗,拥其为汗,称圣天子毗伽可汗。即位后,为安内抚外,以巩固统治,任阙特勤为左贤王,专掌兵马,召默啜时衙官暾欲谷为谋主。奉行睦邻政策,以妹妻黠戛斯可汗,娶突骑施可汗女为媳,又以女嫁突骑施汗苏禄,结好邻邦。开元元年(713),率兵东征契丹、奚,西击葛逻禄。八年(720),征拔悉密,围攻北庭,侵扰甘、凉两州,与唐将英杰令战于郁都斤山(今杭爱山支脉),掠羊马数万及降唐之凉州契苾部。九至十年再征契丹、奚。十八年(730),联兵契丹伐奚。攻伐重点主要是突厥旧时属部,对唐朝则奉行谋臣暾欲谷之策,以和为上,一改默啜可汗战和相兼之策。开元六、九、十年,屡遣使言和,十二年,四次遣使请和求婚。唐允其和好之议。对唐和亲吐蕃、奚、契丹而未允己所请婚,终不满。十五年(727),遣大臣梅录啜赴唐通告吐蕃欲联兵突厥进攻中原,获允在受降城开市互易,岁输帛数十万匹。二十一年(733),唐允其和亲之请,但次年因后突厥汗庭内乱又止。是年,以谋臣梅录啜施毒谋逆,讨斩梅录啜,尽灭其党。旋卒,在位19年,是时大漠南北再次出现“蕃汉百姓,皆得一处,养畜资生,种田米作”的升平景象。玄宗遣左金卫大将军宗正卿李佺前往吊祭,令史官李融撰写碑文,为之树碑立庙,突厥人又以突厥文书写碑文,与汉碑同立,是为著名的《毗伽可汗碑》。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