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相互作用muzi xianghu zuoyong
亲子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指母亲和自己孩子的相互反馈的交往过程。家庭是儿童出生后的最初的教育场所。以母亲为中心的各种刺激对婴幼儿个性的发展影响很大,儿童不仅体验着由家庭环境给他们带来的一切影响,萌发着个性特征,也为今后个性的发展打下基础。母子相互作用对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作用如下:
❶言语交往是儿童智力和人格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尤其是在婴幼儿时期,言语交往对其心理发展更为重要。如果能够不断地得到丰富的言语刺激, 会促使他们的智力和人格迅速而多方面地发展;如果言语刺激缺乏,或者脱离开人类社会,没有人际交往,其心理就要发生障碍,或者根本不能形成人的心理。狼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一项研究中表明,不同阶层的家庭,由于母亲所用的言语内容和质量的不同, 直接影响着儿童个性品质的发展。在文化水平较低下的家庭中,由于使用语言的不准确,词汇贫乏,甚至经常使用一些粗鲁的语言,这往往使儿童智力发展迟缓, 形成许多不良的心理品质。
❷母亲和孩子的交往是相互反馈的过程。母亲依据孩子的反应状态的反馈决定着对孩子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例如,母亲把手伸向孩子,当孩子用手接母亲手的时候,他们就有个校正自己动作错误的过程,母亲也根据孩子送来的信息,了解孩子接受的情况,作为给予指导参与。这种反馈活动越多,对促进儿童个性发展越有利。
❸母亲给予的丰富刺激,在满足儿童生理需要的同时,促进着他们的心理发展。婴幼儿不仅有维持生命活动的生理需要,也有为了探求未来世界、获得新经验的需要,儿童的认识好奇心就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动力。例如,母亲向儿童喂乳的同时,用手抚摸着儿童,搂抱着儿童,用温馨的语言向儿童说着笑着;儿童在吸吮母乳的同时,用手抚摸着母亲,在这种母子感情交融中,儿童在满足基本需要的同时,又充分满足了探索欲求、接触欲求以及安全欲求,于是儿童形成着挚爱感,学习着母亲的特点,这就是儿童个性在开始发展。如果没有亲子之间的交往,没有受到母爱教育的儿童,其心理的正常发展将受到很大影响。心理学家称之为“母性养育剥夺”的事例说明了这个问题。他们从许多长期住在医院或受保育院养护的儿童中发现,由于他们离开父母照顾,缺乏感觉刺激,生活在单调的、变化较少的环境中,而使智力和言语的发展都较迟缓,情绪反应不丰富,表情呆板,显示一些特殊癖性,死亡率也很高。这些机构为了解决儿童身心发展的不良状况,曾改善了设施条件,但其结果儿童只是在身体方面的“住院症”减少了,并未解决心理上的障碍问题。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的原因归之为“母亲养育的剥夺”。即与母爱被剥夺的同时,感觉刺激和探索行为也被剥夺了,因而影响到儿童心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