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殿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書籍部 > 版本 > 殿本 殿本 diànběn 亦稱“殿版”。清代官刻本之一種。因刻書機構設在武英殿,故名。其刻書始於康熙,盛於乾隆。乾隆時又從《四庫全書》中選稀見有價值之書百餘種,以木活字排印,世稱“武英殿聚珍板”。殿本書多用開化紙,書品寬大,字體疏朗悦目,其寫刻之工緻、墨色之澤潤、校勘之精詳,名於一時。所刻多經史巨帙及“御製”、“御纂”、“欽定”诸書,凡数百種,參閱《清代殿版書目》。清·葉德輝《書林清話》卷三:“《五經》有武英殿翻雕本,及各直省書局私宅重翻殿本。”范希增《書目答問補正》卷二:“道光四年修補殿版本,經淺學誤改,不善。” 殿本清代的一种官刻本。是武英殿本的简称。清朝从康熙开始在武英殿设立修书处,刻印书籍。所刻图书多为皇帝的著述或皇帝下令修撰的大型著作,以及经史类书籍。较著名的,如乾隆时刻印的《十三经》、《二十一史》、《大清一统志》等。殿本图书刻工精致、纸墨考究,校勘精详,后代多将其列为善本。 殿本 061 殿本清初继承明代内廷印刻书籍的旧制,选派专人管理经厂刻印书籍,一直到康熙时仍在武英殿设置修书处,所刻印的书籍十分精致,“殿本”即是指清代武英殿所雕刻刊印的经史等各种书籍。殿本书有乾隆4年(1739)诏刻《十三经》、《二十一史》等。由于刻印这两部书,殿本书的名声很高,乾隆12年(1747)又先后刻了《明史》、《大清一统志》、《三通》、《旧唐书》等。这些书都选用优良纸张、上等油墨印制,校勘精细,不仅超过元明两朝出版的书,而且可以和宋版书媲美,故被视为善本。 ☚ 书帕本 内府书 ☛ 殿本清朝武英殿刻印的书本。其特点是多用开花纸,书品宽大、刻工精细、纸墨考究。 殿本 殿本清代官刻精本“武英殿本”的简称。因刻印机构设在清宫的武英殿而得名。乾隆四年于该处刻印“十三经注疏”、“二十一史”。之后又刻印多种官书巨著,皆刻制优良、印刷精美。研究者将其视为善本书。 ☚ 数据检索 漏检率 ☛ 殿本dian benpalace edition (imperial block-printed edition of the Qing Dynasty)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