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殖民地银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殖民地银行Colonial Bank

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设立的银行。产生于19世纪,如英国在印度、澳大利亚和旧中国设立的麦加利银行,法国在越南和旧中国设立的东方汇理银行等。其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通过外汇和信用业务为本国资本家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廉价收购原料和高价出售工业品,并为本国金融寡头扩大资本输出。大多数殖民地银行还在当地发行纸币,操纵金融。殖民地银行是帝国主义对外进行侵略扩张的主要工具之一。

殖民地银行

殖民地银行

帝国主义国家为推行殖民政策,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设立的商业银行或对外贸易专业银行。进入19世纪,帝国主义列强在海外建立了大量的殖民地,对殖民地国家和地区进行政治上的侵略和经济上的掠夺。为配合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逐渐在各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开办银行或设立银行分支机构,即殖民地银行。殖民地银行的主要业务是以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贸易与资本输出入为主,并通过信用业务吸收存款,办理放款,经营外汇业务等,也为本国资本家廉价收购原料、高价推销工业品和倾销剩余商品服务。大多数殖民地银行还在当地取得发行特权。
英国是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早在17~19世纪中叶,即向东方(主要是印度和中国)推行殖民政策,进行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1942年在印度孟买设立一家银行——申打刺银行,1845年将总行迁往伦敦,改为丽如银行(又译东方银行),同年4月在香港、广州设分行,1847年在上海设立了分理处。这家银行是作为英国皇家特许银行在亚洲扩展业务的第一家银行,受到英国政府的保护和支持,其势力范围很快扩展到日本、澳大利亚、南非等地,在印度和中国境内的势力范围也越来越长。殖民地银行对帝国主义国家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在殖民地国家吸收低利存款、发放高利贷等活动又掠夺了大量财富。因此,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效仿。20世纪初,在海外殖民地设银行较多的帝国主义国家是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沙俄和日本等。其中英国的实力最为雄厚。例如,在中国,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911年,已有26家外国银行侵入,其中英国13家,德国3家, 日本3家,法国3家,美国、荷兰、比利时、俄国各1家。英国银行的势力范围也很广,如总行设在中国香港的汇丰银行,不但在中国境内设有许多的分支机构,而且先后在日本的横滨、神户,印度的孟买和加尔各答,菲律宾的马尼拉,印度支那的西贡、曼谷、仰光以及新加坡、科伦坡等地都设有分行。经营的业务有国际汇兑,直接为商品输出入服务;吸收存款,发行钞票,支持在华外国企业;执行资本输出的任务。它通过对清政府和中国实业提供条件苛刻的贷款,掠夺了大量财富,并掌握了对中国关税和盐税的控制权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开始逐渐瓦解。到80年代,帝国主义直接占领下的殖民地已所剩无几,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基本瓦解。有些国家或地区,虽然名义上或政治上仍属殖民地,但经济上已经完全独立,不再依附原来的殖民国家,如英联邦的一些国家。在这些国家设立的外国银行或外国分支机构,不再具有殖民地银行的性质。

☚ 外汇银行   股份银行 ☛
殖民地银行

殖民地银行

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设立的商业银行或对外贸易专业银行。产生于19世纪。如英国在印度、澳大利亚和旧中国设立的麦加利银行; 沙俄在旧中国设立的华俄道胜银行; 法国在越南和旧中国设立的东方汇理银行等。其主要业务是: 吸收存款,通过外汇和信贷业务为本国资本家从殖民地廉价收购原料和高价出售工业品服务,并帮助本国金融寡头扩大资本输出。大多数殖民地银行还在当地发行货币,操纵金融,是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掠夺的重要工具。殖民地独立以后,殖民地银行有的被限制或取缔,有的成为跨国银行的分支机构。

☚ 外汇银行   股份银行 ☛
0000282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8: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