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武打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武打片wǔdǎpiàn

〈名〉穿插大量武打动作表演的故事片。也叫“武打戏”。
 ◇ 一般的武打片常常为打而打,而《武当》这部影片却打得有理。(文汇报.1983.9.4)
 ◇ 他演的武打片在日本放映,一些日本观众是从影片上认识他的。(人民日报.2000.11.15)

武打片wǔdǎpiàn

以武术打斗场面占主导地位的影片。也叫“功夫片”。例如:“即使在武打片中,只要是有追求有思想的编导,就不应该放弃对人物的塑造以及对主题的揭示,只不过要善于利用娱乐包装罢了。”(《南方日报》1989.4.9)

武打片

武打片wǔdǎpiàn

以武术打斗场面占主导地位的影片。
 ❍ ~也要追求主题的开掘与人物形象的塑造。

☚ 五星红旗   武警 ☛
武打片

009 武打片

武侠片、功夫片、武术片的统称。具有故事情节,并在情节进展过程中追求武功效果的片种。作为中国早期电影形态之一的武侠片兴起于20年代末期的上海,神怪武侠片《火烧红莲寺》烧起中国电影的一次高潮,武侠片以商业电影的方式,发挥了先锋派在民族电影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作用。1928年至1931年,上海天一电影公司拍摄了250多部神怪武侠片,在经济上为早期中国电影壮大做出了贡献。1938年香港拍出了当地第一部武侠片,其后武打片在香港勃兴,以改编《七侠五义》、《施公案》等剑侠小说为主。早期武打片基本上是戏剧程式化的打斗加杂技性表演。迨至五、六十年代,区分为两种类型: 以神剑仙法为内容的神怪武侠片和以英雄仗义行侠、忠良后代报仇雪恨、武林门派争夺宝物秘籍为内容的写实功夫片。70年代,近代题材的以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或儆恶锄奸为旨趣、以徒手拳脚搏击为特征的功夫电影,风靡一时。因《精武门》成名的李小龙和成龙以各具特色的拳脚,开现代中国功夫片之先河,他们在剧中的武打打出了中国气派,具有浓烈的东方风格,在国际影坛上掀起一股中国功夫片热。大陆的电影工作者吸取了港台功夫片的英华,扬弃了其商业电影的庸俗性,以1980年问世的《神秘的大佛》为起点,开始了对武打片的探索。先后拍出了《少林寺》、《武林志》、《武当》、《南拳王》、《神鞭》、《京都球侠》等一大批将武术与人物性格结合、以表现中华民族气节、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武德为主题的武打片,把武打片上升为一种严肃的现实主义电影艺术,成为社会主义电影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功夫片是中国所独有的,以再现中华武术的气概为特征,以祖国大好河山和古老文化来展开影片背景的视角广度和民族个性,其内容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历史精魂。

☚ 历史片   战争片 ☛
武打片

武打片

武打片所表现的济危扶困、除暴安良的主题,以及所塑造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其言必信、其诺必承、其行必果、舍生义死的侠士形象,所弘扬的民族英豪的千秋正气,总是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人们需要愉悦、松弛乃至健康的宣泄。作为观赏性、娱乐性极强的武打片,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了人们的这种欲望。
世界上第一部武打片,是20世纪20年代末由上海明星公司拍摄的18集神怪武侠片《火烧红莲寺》。自此以后,武打片作为中国故事片的重要类型,几十年来繁衍发展经久不衰。在电影史上,别的国家也有拍摄武打片的经历。但真正正宗的武打片还是在中国。所以我们这里的武打片概念仅以中国影片为例。
严格地说起来,武打片是神怪武侠片、武术片、功夫片和谐趣武打片的统称。如 《阴阳法王》和前面提到过的 《火烧红莲寺》就是神怪武侠片。神怪武侠片带有浓重的神怪色彩,神怪妖孽充斥银幕,以阴森怪异为其特征。在这类影片中,对峙的双方更多不是靠钢筋铁骨、铜头铁臂制服对方,而是奇异兵器和高妙的法术的较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这类影片永远的结局。《少林寺》这类影片我们称之为武术片,武术片是与中华武术最为贴近的一种武打片样式,银幕上塑造的是身怀绝技的武术家形象,表现的是武林志士的卓绝风采。李小龙、成龙的影片 《猛龙过江》、《红番区》等影片是功夫片,功夫片通常表现的是城市侠士的故事,其特征是演员徒手拳脚搏击一招一式展现的都是真实功夫,采用的是真打实拍,几乎没有剪辑特技和摄影特技。《少林豪侠传》、《方世玉》这类影片,我们称作谐趣武打片。喜剧情景和脸谱的夸张化,是谐趣武打片最明显的喜剧特征。


著名武打明星石天龙在练武

☚ 体育片   侦探片 ☛
武打片

武打片

电影和电视剧艺术中的重要品种。又称武侠片、功夫片、武术片。通常以武打情节为主体展开主人公之间的矛盾冲突,以惊险的场面吸引观众。武打片起源于20年代末期的上海。上海天一电影公司从1928年至1931年,共拍摄了250多部神怪武侠片,充满封建迷信、恩怨报应、神怪恐怖,给青少年带来极坏的影响。由于舆论遣责强烈,逐渐消失。1938年,香港金城电影公司首先拍出了第一部武侠片《粉妆楼》,此后武打片在香港再度兴起。50年代以后,在港台又兴起了武打片热,在六七十年代达到拍摄高潮。早期武打片基本上是戏剧程式化的打斗加杂技性表演,比较虚假。到五六十年代,出现两种类型的武打片,一种以神剑仙法为内容,表现手段上充分利用电影动画和特技,异常惊险离奇。另一种是比较写实的武侠片,多以近代英雄人物仗义行侠、报仇雪恨为内容,表现高尚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或惩恶锄奸的英雄气概。在武打招式上讲究真功夫,采用真打实拍。

☚ 国际广播电视组织   拍摄录制 ☛

武打片

wushu film

武打片

kungfu movie;martial arts movi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