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武士陶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武士陶俑 武士陶俑秦。高188.5厘米。1974年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东侧出土。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此陶俑身着战袍,腿扎行滕,足蹬矮腰靴。其面形棱角分明,眉微皱,表现出严阵以待的特有神情。两撇髭须独具兵士的韵味。头上四条辫子拢住全部头发后在顶部直侧束成偏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陶俑头后近颈的发根处有一方形戳印,专家考证它是陶工留的印记,这在同时出土的兵马俑中并不多见,弥足珍贵。 ☚ 陶马 铠甲武士陶俑 ☛ 武士陶俑 武士陶俑隋。通高74.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俑头戴盔帽,外穿整齐的披风式长袍,为一武士。眉骨粗大,双目圆睁,紧闭的双唇具有刚毅的轮廓线,浓密的长须垂于胸前。作者在创作时未完全采用写实技法,而是进行了一定的夸张。武士的五官给人以大而硬的感觉,脸部和鼻翼的肌肉绷得很紧,甚至长须也带有装饰性,显得规整而有力。这种适当的艺术夸张突出了武士的坚强和勇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俑的通身施颜色较深的黄釉,增添了沉稳之感。 ☚ 白釉捧罐女陶俑 木雕迦叶头像 ☛ 武士陶俑 武士陶俑秦。高180厘米。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兵马俑1号墓出土。陕西省临潼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藏。此俑为一铠甲武士,身躯威武高大,穿短褐,外披铠甲,腿扎行縢(即绑腿),足蹬方头履。左手作按剑状,右手半握似持物。头梳发髻右偏,蓄八字胡须,颧骨较高,双目凝视前方,面带微笑,昂首挺立,透出机智聪敏。此俑不仅在神态上刻画细腻,铠甲的制作也十分精致,上面铆钉和相互连接的金属丝都一一可见,显示了秦代制陶工艺的高水平。秦始皇兵马俑见“跪射武士陶俑”条目。 ☚ 将军陶俑 鎏金铜凤凰 ☛ 武士陶俑 武士陶俑秦代陶器。1974年在秦始皇陵一号兵马俑坑车端试掘方内出土。共五百余件。俑高1.75~1.86米。大多因俑坑塌陷而被压碎,少数完整。按其装束可分为二类。第一类均身穿交领右衽短褐,勒带,束发,发髻偏于头左上方。腿札行膝, 足登方口齐头履。有的手持弩机、弓箭,背负箭箙、箙内装满铜矢;有的手执长矛,腰佩弯刀等兵器。第二类均身穿短褐,外披铠甲,足登短靴或方口齐头履。步兵均腿札行滕,头上束发或戴圆形软帽。车上的甲士均腿绑胫裆, 头上束发或戴小冠。有的铠甲俑手持弩机、弓箭,腰佩铜剑,有的则手持长矛。陶俑均为泥釉灰陶,火候高,质地坚硬。陶俑的头、手与身躯原系分作, 烧制前先经套合再用泥条加以连接。俑头、躯干、手臂中空,脚、腿、手为实心。俑的发髻用刀刻成,形象逼真,与真人头发极为相似。整个军阵的构图,既严整统一,又富于变化,既肃穆静立,又寓有动意。武士面容各异,各具情态,发髻多变,作工精细。充分显示秦代陶俑制作的高超水平。 ☚ 秦始皇陵二号铜车马 武士俑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