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武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武士兵士,勇士。張衡《東京賦》:“火列具舉,武士星敷。” 武士wǔshì❶ 〈名〉古代的宫廷侍卫:宫廷四周布满武士。 武士wǔshì古代守卫宫廷的人。泛指有勇力的人。 武士 武士❶兵士,勇士。《墨子·备梯》:“攻具已备.武士又多,争上吾城,为之奈何?” ☚ 武人 国士 ☛ 武士wǔ shì日本封建时代大领主的军事侍从。1884年姚文栋译《日本地理兵要》卷一:“其国东照宫之兴,其务亦在强本而弱末,令武士各聚处都城,俾之不得一日养强于其邑,俾庶民耳不闻金鼓,目不见干戈。”1889年傅云龙《游历日本图经》卷十:“德川将军遂以剃顶发、削须髯为武士例。”1890年《日本国志》卷三:“诸藤原氏犹未之悟也,方且以门阀相高,以格列为政,鄙视武士,不列齿数,虽立战功,吝而不赏。” 书生、文人、秀才;武夫、武士○书生shū shēng(名)读书人:白面~|老~|~之见|~气|~风度|一介~。 ○文人wén rén(名)知书能文的人:人家是~,怎能和咱们比呢 |~相轻|~雅士|~墨客。 ○秀才xiù cái(名)元明以来用于称书生、读书人:~遇到兵,有理说不清|~造反,三年不成|~人情纸半张。 ●武夫wǔ fū(名)有勇力的人:赳赳~| 卤莽~|长得像~。 ●武士wǔ shì(名)有勇力的人:勇猛的~|长得高大魁梧如~一般|只重~,不贵文人|两兄弟一个像书生,一个像~。 武士←→书生 文人wǔ shì ← → shū shēng wén rén武士:有勇力的人。 卫兵 卫兵徒卫 卫士 ☚ 执行各种任务的兵 各种状况的兵 ☛ 武士兵士、勇士。《墨子·备梯》:“攻具已备,武士又多,争上吾城,为之奈何?”《尉缭子·战威》:“赏禄不厚则民不劝,武士不选则兵不强。”《韩诗外传·七》:“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 武士又称“武家”,是日本以武艺为专业的社会阶层,日本封建社会平安时代(794~1192)中期以后成为封建统治阶级。随着日本封建庄园制进一步发展,新兴有势力名主为保护自己利益,开始蓄养武装,后来形成武士团。10~12世纪,全国有许多政治影响颇大的武士团,并趁机控制中央政权。武家政权存在700年。1872年否定武士身份,此后武士阶层日渐消失。 武士 武士Wushi日本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集团,又称“武家”。9世纪起,随着班田制破坏和庄园兴起,大量农民沦为庄园主或权势之家的农奴,旧兵制难以维持,天皇和中央权力衰落。庄园主为保护自己利益和扩大势力,便组织本族人(“家子”)或仆从(“郎众”)练习骑射,即所谓“弓马之道”,形成武士集团。庄园主封给武士土地,武士效忠主人,履行包括军事在内的种种义务。武士集团的势力迅速增长。11世纪,最大的武士集团有关西(不破关以西,今京都、大阪、神户一带)的平氏和关东(今东京一带)的源氏,互相争战不已。12世纪中叶平氏一度得势,平清盛任太政大臣,当权20多年。1183年,源赖朝带兵攻入京都,消灭平氏, 夺得中央政权。1192年他正式任 “征夷大将军”,在关东的镰仓设立幕府,是为镰仓幕府,开始幕府政治时期。 ☚ 大化改新 幕府政治 ☛ 武士 武士兵种名。《史记·苏秦列传》: “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士20万,苍头20万,奋击20万,厮徒20万。”集解:“魏氏武卒衣三属之甲,操12石之弩,负矢50,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越百里。” ☚ 五城兵马指挥司 武卫 ☛ 武士兵士、勇士。《墨子·备梯》:“攻具已备,武士又多,争上吾城,为之奈何?” 《尉缭子·战威》:“赏禄不厚则民不劝,武士不选则兵不强。”《韩诗外传·七》: “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 武士warrior;man of prowess 武士有勇力的人; 也指卫士; 士兵。 武士(1) 汉代卫尉所属的低级武官。其地位高于作为士兵的卫士,见《汉书·惠帝纪》。(2)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改府兵士兵——卫士为武士。 武士习武艺之士人,未入在京武学之前,均泛称武士。北宋崇宁至宣和初,武士由乡升县武学,由县武学升州武学,经试补升贡入在京武学,称武贡士。宣和二年罢州、县武学,复熙丰法(《宋会要·崇儒》3之32)。 编制一人(《宋会要·职官》28之5)。 简称学录。《宋会要·崇儒》3之8:“《律学》:仍立学正、学录各一员,于试中选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