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前門2”。明清兩代北京之正門。城樓建於明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箭樓建於正統四年(公元1439年)。清乾隆、道光年間,箭樓兩度毁於火,隨即修復。光緒年間,城樓爲八國聯軍所毁,箭樓亦遭火,後按原狀重修。公元1916年拆除瓮城,於箭樓上增建水泥平座、護欄與箭窗,月牆斷面添加西洋花飾,始成今貌。城樓高四十二米,面闊七間,灰筒瓦緑剪邊重檐三滴水歇山頂。箭樓瓦頂形式及開間數與城樓相同,北出抱厦五間。城樓與箭樓下均闢券洞以通車馬。參閲明·劉若愚《酌中志·内臣職掌紀略》、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走馬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