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谊堂明董时贡,清郑瑜、张伯行、朱朝瑛、董诏、董以宁、董沛室名。郑著有《正谊堂诗稿》,张、董沛并著有《正谊堂文集》,张另编有《正谊堂全书》,以宁著有《正谊堂诗集》,清黄奭辑有《正谊录》。正谊,谊通“义”,公正,正确。《汉书·董仲舒传》:“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后仁谊也。”明宋濂为董时贡作《正谊堂铭》:“三代而下,惟汉董仲舒最为醇儒,其辅江都易王也,告之以正谊明道之语,千载之远,人犹诵而法之,此无它,慕之也。长乐有士名时贡,其姓亦董氏。以文行入选,亦充楚王府伴读,朝夕执遗经侍王,开陈内圣外王之道,遂慕仲舒之言,取‘正谊’名堂。”(见《文宪集》卷一五)室名寓遵循正道之旨,而董氏则兼宗仰同姓先贤之意。 正谊堂张伯行,字孝先,号恕庵、敬庵,正谊堂为藏书室名,清仪封人。顺治八年生,雍正三年卒。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历官礼部侍郎。辑有《道学源流》、《道统录》、《伊洛渊源录》、《小学衍义》、《小学集解》、《养正类编》、《训蒙诗选》、《续近思录》、《广近思录》、《家规类编》、《闺中宝鉴》等书。又辑有《濂洛关闽集解》,以配学庸论孟,名曰后四书。自著有《困学录》、《续录》、《正谊堂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