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正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正字

正字

词曲术语。指词、曲原来规定的字,即按词谱、曲谱规定格式的字,包括字数、句数及每句字数。如词牌〔蝶恋花〕,上片七、四、五、七、七(五句),下片相同,共计十句六十字。如曲牌北黄钟〔四门子〕,为七、六、七、六、三、三、七、三、三、七(十句),共五十二字;如南正宫〔四边静〕,为七、五、五、五、四、四、五、五(八句),共四十字。正字以外增加的字,称为衬字。词基本无衬字,曲有衬字,北曲多而南曲少。

☚ 定格   衬字 ☛

徐寅?—?

字昭梦。莆田(今福建莆田县)人。唐代诗人。乾宁元年进士,授秘书省正字。唐末过大梁,向梁王朱全忠献《游大梁赋》。后忤全忠,遁归闽中,为闽王王审知幕僚。后李克用之子唐庄宗灭梁,审知畏唐,不敢用寅。寅遂辞去,归隐延寿溪。原有《探龙集》五卷、《钓矶集》八卷,今存《徐正字诗赋》二卷、《钓矶文集》五卷。
索引:徐寅,昭梦,正字。

正字

正字

官名。北齐始置于秘书省,隋唐沿设,掌校勘典籍、订正讹误。

☚ 校书郎   太史 ☛

正字

官名。北齐始置于秘书省。唐代置于秘书省及太子司经局,官品为正、从九品,与校书同掌校正典籍。

正字;正字

◉ 正字zhènɡ // zì  矫正字形,使符合书写或拼写规范。〈例〉~法/ 这部分稿件字形很不规范,有时编辑在一页纸上就正了五六个不规范的字。
◉ 正字zhènɡzì 
❶楷书。〈例〉用~抄写/ ~便于教学/ 这个部分采用~排。〈近〉楷书。
❷指正体,即标准字形。〈例〉使用~/ 请把异体字改成~。

正字

指符合一定时期通行标准的字。历史上曾与俗字、别字、通假字、异体字等相对。现在指列于《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和《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的规范简化汉字。

正字

(反)误字 错字 别字

正字

正字

词曲中原来定格的字 (即词谱、曲谱中规定的字)。与“衬字”相对而言。如词牌 〔雨霖铃〕规定格式是十九句,正字共一百零三字。曲牌 〔点绛唇〕规定格式是五句,正字共二十字。西皮、二黄是七字句或十字句,七字或十字为正字。

☚ 定格   衬字 ☛

俗书、俗体字[俗体、俗字]、异体字;正体[正体字]、正字

○俗书sú shū

(名)通俗流行而有别于正体的字:~不可从。

○俗体字sú tǐ zì

(名)指通俗流行而字形不规范的汉字:~亟待规范。也说〖俗体〗、〖俗字〗。

○异体字yì tǐ zì

(名)跟规定的正体字同音同义而写法不同的字:对~应进行整理规范。

●正体zhèng tǐ

(名)规范的汉字字形:推广~是汉字规范化的任务|提倡写~而不写俗体。也说【正体字】。

●正字zhèng zì

(名)字形符合规范标准的字:我们平常写字就要坚持写~| 印刷通用汉字应该是~。

俗字←→正字sú zì ← → zhèng zì

俗字:俗体字。
正字:标准字形。
【例】 晋宋以来多能书者,故其时俗,递相染尚,所有部帙,止可观,不无俗字,非为大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杂艺》) 本表只收4743个正字。(傅永和费锦昌 孙建一: 《汉字正字手册·笔划检字表说明》)


别字←→正字bié zì ← → zhèng zì

别字:不是这个字的另一个字。如“脊背”写成“脊被”,“被”是“背”的别字。
正字:标准、规范的字形。
【例】 写别字,应该写这一个而写成那一个,还常常是由于两个字的声音相同或相近。(张志公等: 《汉语知识》) 本字汇是为汉字正字正音用的本小型工具书。……本字汇中用大号字体排的字头是正字,正字后面括号里的字都不是正字。(《汉字正字小字汇》编辑小组编:《汉字正字小字汇》)


错字←→正字cuò zì ← → zhèng zì

错字:写得不对的字或刻错,排错的字。
正字:标准字形。
【例】 第一个孩子只写了四五十字,里面还有好几个错字。(冰心:《再寄小读者》) 这是一本分析汉字字形和字音的小型工具书。它的任务是为现行汉字正字 (指出规范的写法)和正音 (标明正确的读音)。(傅永和等:《汉字正字手册、说明》)

正字

正字

(一)正体,对俗体而言,指汉字带有标准性质的规范写法和规范用字。“正”有正统之意。如班固《汉书·艺文志》:“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篇》,成帝时将作大匠李长作《元尚篇》,皆《仓颉》中正字也。”王筠有《正字略》一卷,旨在区别形体相近之字以及一字之正、通、俗写法。
(二)指本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假借》:“有后有正字、先无正字之假借,如‘爰’古为车辕,‘洒’古为灑扫。有本有正字,偶书他字之假借。……有承用已久,习讹不改,废其正字,专用别字之假借,如用‘草’为‘艸’,用‘容’为‘颂’也。”

☚ 俗体   繁简字 ☛

正字zhèng zì

〖名词〗
官名。掌校正书籍(1)。《柳子厚墓志铭》:授集贤殿正字。——被任命为集贤殿正字。

正字

即“正体字”。

字体

字体

字 书(正~;楷~;行~;草~;隶~;篆~)
汉字的一种书体:楷(小~;细~;工~)篆 草
汉字的楷书:真(~字;~草隶篆)
正体书法:真书 真楷 正字 正书 楷体 楷书 楷字 正楷
古代的一种字体:
各种字体:三真六草
周朝通行的字体:籀文 籀书 古籀
秦朝通行的字体:篆字 篆体 小篆 云书
大篆和小篆的统称:篆书
萧思话的行书和范晔的小篆:萧行范篆
细笔划的篆书:银针
汉朝通行的字体:隶(隶文;隶书;隶字;隶体) 今字 今文 云阳
隶书和草书:隶草
草体书法:草体 草书 醉草 醉书 醉帖
草书的一种:章草
奔放的草书:狂草 颠草
介于草、楷间的书法:行书
拼音文字的印刷体:正体
书法中一种瘦劲有力的字体:筋书
点画痴肥而无骨力的字体:墨猪
娟柔的字体:媚笔
字体丰满强劲:丰劲
字体劲瘦有骨力:峋嶙
字体瘦细而劲健:瘦硬
字体的笔瘦硬挺拔:骨立
字形细长而挺拔有力:瘦健
字体或笔墨雄健挺秀:峭拔
(同一种文字的各种不同形体:字体)

☚ 手迹   词 ☛
正字

正字

官名。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始置。此后历代皆置,掌校正书籍。属秘书省,唐以后太子府。皆置。《隋书·百官志中》: “秘书省: ……正字4人。”《旧唐书·职官志二》: “秘书省: ……正字4人(正九品下)……著作局:……正字2人 (正九品下)。” 《职官志三》: “司经局:……正字2人 (从九品上)。” 《元史·百官志八》: “东宫官属:……正字2员,正七品……” 《明史·职官志二》:“詹事府:……校书 (正九品),正字 (从九品),各2人。”

☚ 正   正卿 ☛

正字

指结构规范、笔画正确、符合标准的字。区别于异体字、错字、别字。

正字

correcting a wrongly written character or a misspelt word


正字

correcting a wrongly written character or a misspelt word


正字

standardized form of Chinese character;regular script

正字

❶犹言本字。区别于假借字、别字和俗字。

❷官名。掌校雔典籍刊正文字。

正字

官名。亦称秘书正字。东汉后期,书籍文字之刊正由秘书监(省)他官兼任。南朝齐始置正书专任此职。北齐则名正字。位次稍逊校书郎。隋、唐、宋因之。明代翰林院亦置正字。

正字

官名。南齐集书省所属有正书,北齐改为正字,属秘书省。掌校典籍,勘正文字,隋唐宋辽沿置。地位略次于校书郎,唐制校书郎正九品上,正字正九品下。又唐集贤院亦置正字。参见“校书”。

正字

宋初寄禄官名,元丰新制后为职事官。隶秘书省。


职源与沿革

北齐有秘书省正字,是为之始(《通典·职官》8《秘书监》)。两宋沿置,仅建炎三年四月十三日至绍兴元年二月十五日间中辍(《要录》卷22、42)。


职掌

与“校书郎”同。


品位

❶宋初因唐制,唐官品为正九品下(《六典》卷10)。
❷元丰改制后,从八品(《分纪》卷16《正字》、《宋史·职官志》8《官品》)。位次于校书郎。


编制

❶元丰新制至南宋绍兴元年,为二人(《宋会要·职官》18之2、1)。
❷绍兴五年八月三日,与校书郎通共为十二人(《要录》卷92甲辰)。
❸隆兴二年闰十一月三日后,不定员(《宋会要·职官》18之31)。


简称与别名

❶正字、秘书正字。全称应为秘书省正字。《宋史·吴芾传》:“举进士第,迁秘书正字。”《雍洛灵异录》:“正字、校书咏诗骑驴,奉礼、太祝轻裘食肉”(《合璧后集》卷33)。《宋史·李焘传》:“垕既中制科,为秘书省正字。”
❷秘书省政字。“政”与“正”字通。(宋)周纶《周文忠公年谱》:“癸卯 除秘书政字。制词:‘左文林郎、行太学录周必大等,特授依前左文林郎、秘书省正字。’
❸正文字之官。《曾巩集》卷25《正字制》:“是正文字之官,实为儒学之选。”

正字

筆劃正確之字。如 “冰” 為正字,“水”則為俗字。“正”者,正確也,以為社會規範之基準。唐代 《干禄字書》針對俗字、通字曰: “正字有據,用於著述、文章、答案、碑文。”但并非絕對不變,如“雷”、“法”初為略字,原字為“露”、“”,而唐時確定楷書標準字形時已經簡化,將其略字作為正字。世人多以《康熙字典》為標準,稱為“字典體”。日本近時有以 “當用漢字”為規準之趨勢。而今中國大陸已超越正字、略字之議論,大量製定簡略字,逐漸實行之,視為文字創造之一大變革。→見【略字】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