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正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正字 正字词曲术语。指词、曲原来规定的字,即按词谱、曲谱规定格式的字,包括字数、句数及每句字数。如词牌〔蝶恋花〕,上片七、四、五、七、七(五句),下片相同,共计十句六十字。如曲牌北黄钟〔四门子〕,为七、六、七、六、三、三、七、三、三、七(十句),共五十二字;如南正宫〔四边静〕,为七、五、五、五、四、四、五、五(八句),共四十字。正字以外增加的字,称为衬字。词基本无衬字,曲有衬字,北曲多而南曲少。 ☚ 定格 衬字 ☛ 徐寅?—?字昭梦。莆田(今福建莆田县)人。唐代诗人。乾宁元年进士,授秘书省正字。唐末过大梁,向梁王朱全忠献《游大梁赋》。后忤全忠,遁归闽中,为闽王王审知幕僚。后李克用之子唐庄宗灭梁,审知畏唐,不敢用寅。寅遂辞去,归隐延寿溪。原有《探龙集》五卷、《钓矶集》八卷,今存《徐正字诗赋》二卷、《钓矶文集》五卷。 正字 正字官名。北齐始置于秘书省,隋唐沿设,掌校勘典籍、订正讹误。 ☚ 校书郎 太史 ☛ 正字官名。北齐始置于秘书省。唐代置于秘书省及太子司经局,官品为正、从九品,与校书同掌校正典籍。 正字;正字◉ 正字zhènɡ // zì 动 矫正字形,使符合书写或拼写规范。〈例〉~法/ 这部分稿件字形很不规范,有时编辑在一页纸上就正了五六个不规范的字。 正字指符合一定时期通行标准的字。历史上曾与俗字、别字、通假字、异体字等相对。现在指列于《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和《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的规范简化汉字。 正字(反)误字 错字 别字 正字 正字词曲中原来定格的字 (即词谱、曲谱中规定的字)。与“衬字”相对而言。如词牌 〔雨霖铃〕规定格式是十九句,正字共一百零三字。曲牌 〔点绛唇〕规定格式是五句,正字共二十字。西皮、二黄是七字句或十字句,七字或十字为正字。 ☚ 定格 衬字 ☛ 俗书、俗体字[俗体、俗字]、异体字;正体[正体字]、正字○俗书sú shū(名)通俗流行而有别于正体的字:~不可从。 ○俗体字sú tǐ zì(名)指通俗流行而字形不规范的汉字:~亟待规范。也说〖俗体〗、〖俗字〗。 ○异体字yì tǐ zì(名)跟规定的正体字同音同义而写法不同的字:对~应进行整理规范。 ●正体zhèng tǐ(名)规范的汉字字形:推广~是汉字规范化的任务|提倡写~而不写俗体。也说【正体字】。 ●正字zhèng zì(名)字形符合规范标准的字:我们平常写字就要坚持写~| 印刷通用汉字应该是~。 俗字←→正字sú zì ← → zhèng zì俗字:俗体字。 别字←→正字bié zì ← → zhèng zì别字:不是这个字的另一个字。如“脊背”写成“脊被”,“被”是“背”的别字。 错字←→正字cuò zì ← → zhèng zì错字:写得不对的字或刻错,排错的字。 正字 正字(一)正体,对俗体而言,指汉字带有标准性质的规范写法和规范用字。“正”有正统之意。如班固《汉书·艺文志》:“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篇》,成帝时将作大匠李长作《元尚篇》,皆《仓颉》中正字也。”王筠有《正字略》一卷,旨在区别形体相近之字以及一字之正、通、俗写法。 ☚ 俗体 繁简字 ☛ 正字zhèng zì〖名词〗 正字即“正体字”。 字体 字体字 书(正~;楷~;行~;草~;隶~;篆~) ☚ 手迹 词 ☛ 正字 正字官名。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始置。此后历代皆置,掌校正书籍。属秘书省,唐以后太子府。皆置。《隋书·百官志中》: “秘书省: ……正字4人。”《旧唐书·职官志二》: “秘书省: ……正字4人(正九品下)……著作局:……正字2人 (正九品下)。” 《职官志三》: “司经局:……正字2人 (从九品上)。” 《元史·百官志八》: “东宫官属:……正字2员,正七品……” 《明史·职官志二》:“詹事府:……校书 (正九品),正字 (从九品),各2人。” ☚ 正 正卿 ☛ 正字指结构规范、笔画正确、符合标准的字。区别于异体字、错字、别字。 正字correcting a wrongly written character or a misspelt word 正字correcting a wrongly written character or a misspelt word 正字standardized form of Chinese character;regular script 正字❶犹言本字。区别于假借字、别字和俗字。 正字官名。亦称秘书正字。东汉后期,书籍文字之刊正由秘书监(省)他官兼任。南朝齐始置正书专任此职。北齐则名正字。位次稍逊校书郎。隋、唐、宋因之。明代翰林院亦置正字。 正字官名。南齐集书省所属有正书,北齐改为正字,属秘书省。掌 正字宋初寄禄官名,元丰新制后为职事官。隶秘书省。 职源与沿革北齐有秘书省正字,是为之始(《通典·职官》8《秘书监》)。两宋沿置,仅建炎三年四月十三日至绍兴元年二月十五日间中辍(《要录》卷22、42)。 职掌与“校书郎”同。 品位❶宋初因唐制,唐官品为正九品下(《六典》卷10)。 编制❶元丰新制至南宋绍兴元年,为二人(《宋会要·职官》18之2、1)。 简称与别名❶正字、秘书正字。全称应为秘书省正字。《宋史·吴芾传》:“举进士第,迁秘书正字。”《雍洛灵异录》:“正字、校书咏诗骑驴,奉礼、太祝轻裘食肉”(《合璧后集》卷33)。《宋史·李焘传》:“垕既中制科,为秘书省正字。” 正字筆劃正確之字。如 “冰” 為正字,“水”則為俗字。“正”者,正確也,以為社會規範之基準。唐代 《干禄字書》針對俗字、通字曰: “正字有據,用於著述、文章、答案、碑文。”但并非絕對不變,如“雷”、“法”初為略字,原字為“露”、“”,而唐時確定楷書標準字形時已經簡化,將其略字作為正字。世人多以《康熙字典》為標準,稱為“字典體”。日本近時有以 “當用漢字”為規準之趨勢。而今中國大陸已超越正字、略字之議論,大量製定簡略字,逐漸實行之,視為文字創造之一大變革。→見【略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