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 正声实验
即声的共振实验。其基本出发点是,弦乐器都有互相应和的现象,即八度音程能产生共鸣的音(如与“3”相当的是“
”), “宫弦则应少宫, 商弦即应少商”。其中宫、商相当于现代简谱中的 “1”、“2”;少宫、少商则相当于“1”、“
”。琴瑟都依五声音阶定弦,第一弦隔二、三、四、五弦,同第六弦“隔四相应”,依次类推。沈括曾设计过下列的实验:“今曲中有声者,须依此用之。欲知其应者,先调诸弦令声和,乃剪纸人加弦上,鼓其应弦,则纸人跃,他弦即不动。声律高下苟同,虽在他琴鼓之,应弦亦震,此之谓正声。”这就是说,为了知道某一根弦的应弦,可先将各条弦上的音(依五声音阶)调准,然后剪纸人放在待测弦上。一弹与它相应的弦,纸人就会跳动;弹其他的弦,纸人不动。如果琴弦的声调高低都相同,即使在别的琴上弹,这张琴上的应弦同样也会振动。沈括把这称做“正声”实验。该实验较欧洲同类实验早5-6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