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场一1160吴语。上海松江。①名正当的用途。②名正式的场合。   正场科举考试用语。指科举考试的正式场次或第一场。清代生员的岁、科试,自乾隆二十三年(1758)定制,岁试考四书文一篇、经文一篇、五言八韵试帖诗一首,默写《圣谕广训》一则;科试考四书文一篇、策一道、五言八韵诗一首,默经一段,默《圣谕广训》二百字。是为正场,生员必须参加。另有经古一场,先于正场,考经解、史论、诗赋、算学、时务策等,生员各认一门报考,然是否报考听其自愿。正场成绩决定生员的等级,但经古一场成绩亦优者多可取在一等。光绪十三年(1887)定:岁、科试时,生监中有报考算学者,除正场仍试以四书、经文、诗、策外,其考试经古场内另出算学题目,果能通晓算法,即将原卷咨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复勘注册,俟乡试之年按册咨取。清代的童生试、县试、府试均考五场,然以第一场为重,故亦称正场。其第二场至第五场,有称“次复”、“三复”、“四复”、“终复”者,亦有称“次复”、“二复”、“三复”者。民国《宣威县志·政治志·教育》:童生场“皆以五场为定,初为正场,次曰次复,曰三复,曰四复,曰终复”。《文明小史》第一回:“发出案来,接着便是正场、初复、二复、三复,不到半月,都已考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