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 ●乾陵建成于唐弘道元年(公元683年),依山修凿。 陵四面各有夯土墩两个,是原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门的遗址。坟面有献殿遗址,献殿南面排列著一对石狮,再南面是内城门遗址。 自内城门到朱雀门约长500米,自南向北排列著六棱华表一对、飞马一对、朱雀一对、石马五对、戴冠著袍持剑的直阁将军10对和石碑一对。西幢石碑高达6.3米。 此外,还有参加高宗葬礼的国内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者的石刻像61尊。唐文明元年(公元684年)高宗李治葬于乾陵,武则天于神龙二年(公元706年)亦葬于此。 陵东南有17座王公大臣的陪葬墓冢,现已发掘的有永泰公主李仙蕙、章怀太子李贤、懿德太子李重润、中书令薛元超、右卫将军燕国公李谨行等五座墓。 乾陵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唐陵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 它的石雕体型庞大,造型逼真,神态生动,有极高的的艺术观赏价值。 已发掘陪葬出土的大量壁画,人物造型准确生动,线条流畅,色彩富丽,反映了当时的绘画面貌;出土的三彩俑,则体现出唐代制陶工艺的高超水平;此外还有线条劲拔、功力精深的石刻线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