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欢乐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欢乐颂欢乐啊,美丽的神奇的火花, 极乐世界的仙姑, 天女啊,我们如醉如狂, 踏进你神圣的天府。 为时尚无情地分隔的一切, 你的魔力会把它们重新连结; 只要在你温柔的羽翼之下, 一切的人们都成为兄弟。 合 唱 万民啊!拥抱在一起, 和全世界的人接吻! 弟兄们——在上界的天庭, 一定有天父住在那里。 谁有那种极大的造化, 能和一位友人友爱相处, 谁能获得一位温柔的女性, 让他来一同欢呼! 真的——在这世界之上 只要有一位能称为知心! 否则,让他去向隅暗泣, 离开我们这个同盟。 合 唱 居住在大集体中的众生, 请尊重这共同的感情! 她会把你们向星空率领, 领你们去到冥冥的天庭。 一切众生都从自然的 乳房上吮吸欢乐; 大家都尾随着她的芳踪, 不论何人,不分善恶。 欢乐赐给我们亲吻和葡萄 以及刎颈之交的知己; 连蛆虫也获得肉体的快感, 更不用说上帝面前的天使。 合 唱 万民啊,你们跪倒在地? 世人啊,你们预感到造物主? 请向星空的上界找寻天父! 他一定住在星空的天庭那里。 欢乐就是坚强的发条, 使永恒的自然循环不息。 在世界的大钟里面, 欢乐就是推动齿轮的动力。 她使蓓蕾开成鲜花, 她使太阳照耀天空, 望远镜看不到的天体, 她使它们在空间转动。 合 唱 弟兄们!请你们欢欢喜喜, 在人生的旅程上前进, 象行星在天空里运行, 象英雄一样快乐地走向胜利。 从真理的光芒照射的镜面上, 欢乐对着探求者含笑相迎。 她给他指点殉教者的道路, 领他到美德的险峻的山顶。 在阳光闪烁的信仰的山头, 可以看到欢乐的大旗飘动, 就是从裂开的棺材缝里, 也见到她站在天使的合唱队中。 合 唱 万民啊!请勇敢地容忍! 为了更好的世界容忍! 在那边上界的天庭, 伟大的神将会酬报我们。 我们无法报答神灵; 能和神一样快乐就行。 不要计较贫穷和愁闷, 要和快乐的人一同欢欣。 应该忘记怨恨和复仇, 对于死敌要加以宽恕。 不要让他哭出了泪珠, 不要让他因后悔而受苦。 合 唱 把我们的帐簿全部烧光! 和全世界的人进行和解! 弟兄们——在星空的上界, 神担任审判,也象我们这样。 欢乐从酒杯中涌了出来; 饮了这金色的葡萄汁液, 吃人的人也变成温柔, 失望的人也添了勇气———— 弟兄们,在巡酒的时光, 请离开你们的座位, 让酒泡向着天空飞溅: 对善良的神灵举起酒杯! 合 唱 把这杯酒奉献给善良的神灵, 在星空上界的神灵, 星辰的合唱歌颂的神灵, 天使的颂诗赞美的神灵! 在沉重的痛苦中要拿出勇气, 对于流泪的无辜者要加以援手, 已经发出的誓言要永远坚守, 要实事求是对待敌人和朋友, 在国王的驾前要保持男子的尊严,—— 弟兄们,生命财产不足置惜—— 让有功绩的人戴上花冠, 让欺瞒之徒趋于毁灭! 合 唱 我们要巩固这神圣的团体, 凭着这金色的美酒起誓, 对这盟约要永守忠实, 请对星空的审判者起誓! (钱春绮 译) 一七八五年夏,即法国革命前四年,二十六岁的席勒写出他的划时代的名诗《欢乐颂》。这篇颂歌显示了席勒作为诗人的非凡才能,抒发了振奋人心的豪情壮志,洋溢着年轻的资产阶级包罗世界的磅礴激情。 全诗共十六节,采用合唱形式。 开篇连用两个妙喻,夸张欢乐的神奇魔力,欢乐——“极乐世界的仙姑”,首节诗沿此生发开来,结构上是全诗的序,诗义上总领全诗。 “一切的人们都成为兄弟”,这种激进的口号与当时上升的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想是合拍的。 《欢乐颂》是一曲人道主义的颂歌。它充满了人的尊严感,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理想在诗中一唱三叹,自由、平等、博爱,一个个音符,组成了一曲行云流水般宏伟壮丽的交响诗。诗人憧憬一个万民同享,万民齐乐的“大同世界”,那儿到处是“亲吻和葡萄”,人人都有权去追求欢乐、自由, “不论何人,不分善恶”;人们亲若手足,欢乐象美酒充溢世界,连“吃人的人”也变得温柔、善良。快乐女神君临一切,给世界带来和平、安宁和祝福。欢乐超凡脱尘,永恒长久。从颂歌看来,这一代年轻的资产阶级是那么意气风发、情绪激昂、战斗力充沛。但纵观德国及欧洲当时的社会现实,正是封建暴政统治进一步加强,反动势力统治德国及欧洲的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如一团包裹着的火,一触即发。在席勒理想之光的映照之下,现实显得那么黯然无光。诗人号召人们勇敢地忍耐,争取自由的最后实现。 《欢乐颂》又是一首自由主义的战歌。诗的末两节,鼓励人们为人的尊严和自由勇猛斗争到底,诗句斩钉截铁,硬骨铮铮!以永远忠实于盟约的誓言结尾,表明了鲜明的战斗性和坚定的必胜信念。如果诗篇仅仅停留在“容忍”这一层面上,而没有结尾部分表现出来的行动的果敢、忠烈,意志的勇猛顽强,全诗该怎样失去光彩!诗人的胸次燃烧炽烈的理想之火,扼住命运的咽喉,和他的人民一样艰难地抗争。正因为个中缘故,这首颂歌在后来一八一三——八一五年德国反侵略的解放战争中,成为广为传诵的自由之歌,鼓舞千百万人民为神圣的自由而战。 席勒这首诗的思想是进步的,气魄浩大,表现出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朝气蓬勃和乐观主义。席勒说过他的创作是“按照最高的理想来塑造生活”, 《欢乐颂》烙上了神话和理想化的色彩,现实的丑恶在理想的光环上逃遁,符合他一以贯之的理想化、高尚化的美学原则,显示了独特的美学价值。 颂歌有很难迻译的形式之美。除了首尾两节,其余合唱都用正歌、辅歌两种形式,于铺陈中安排得跌宕有致,驰张有变,浑然一体。讲究结构美及音乐美。 至于诗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类词,如“天父” (第一节)、 “造物主” (第六节)、 “伟大的神”(第十节)、 “善良的神灵” (第十三节)、 “星空的审判者” (末节)虽具比喻与象征的双重意义,但颇带传教式布道口吻。第十一节中“应该忘记怨恨和复仇,对于死敌要加以宽恕”,把庸俗的人道主义与战斗的人道主义混为一体,这是我们赏诗时该注意的。 (余长新) 《欢乐颂》《欢乐颂》
席勒 欢乐啊,美丽的神奇的火花, 极乐世界的仙姑, 天女啊,我们如醉如狂, 踏进你神圣的天府。 为时尚无情地分隔的一切, 你的魔力会把它们重新连结; 只要在你温柔的羽翼之下, 一切的人们都成为兄弟。
万民啊! 拥抱在一处, 和全世界的人接吻! 弟兄们——在上界的天庭, 一定有天父住在那里。 谁有那种极大的造化, 能和一位友人友爱相处? 谁能获得一位温柔的女性, 让她来一同欢呼? 真的——在这世界之上 只要有一位能称为知心。 否则,让他去向隅暗泣, 离开我们这个同盟。 合唱 居住在大集体中的众生, 请尊重这共同的感情! 她会把你们向星空率领, 领你们去到冥冥的天庭。 一切众生都从自然的 乳房上吮吸欢乐; 大家都尾随着她的芳踪, 不论何人,不分善恶。 欢乐赐给我们亲吻和葡萄, 以及刎颈之交的知己; 连蛆虫也获得肉体的快感, 更不用说上帝面前的天使。
万民啊,你们跪倒在地? 世人啊,你们预感到造物主? 请向星空的上界找寻天父! 他一定住在星空的天庭那里。 欢乐就是坚强的发条, 使永恒的自然循环不息。 在世界的大钟里面, 欢乐是推动齿轮的动力。 她使蓓蕾开成鲜花, 她使太阳照耀天空, 望远镜看不到的天体, 她使它们在空间转动。
弟兄们! 请你们欢欢喜喜, 在人生的旅程上前进, 像行星在天空里运行, 像英雄一样快乐地走向胜利。 从真理的光芒四射的镜面上, 欢乐对着探求者含笑相迎。 她给他指点殉教者的道路, 领他到美德的险峻的山顶。 在阳光闪烁的信仰的山头, 可以看到欢乐的大旗飘动, 就是从裂开的棺材缝里, 也见到她站在天使的合唱队中。
万民啊! 请勇敢地容忍! 为了更好的世界容忍! 在那边上界的天庭, 伟大的神将会酬报我们。 我们无法报答神灵; 能和神一样快乐就行。 不要计较贫穷和愁闷, 要和快乐的人一同欢欣。 应该忘记怨恨和复仇, 对于死敌要加以宽恕。 不要让他哭出了泪珠, 不要让他因后悔而受苦。
把我们的帐簿全部烧光! 和全世界的人进行和解! 弟兄们——在星空的上界, 神担任审判,也像我们这样。 欢乐从酒杯中涌了出来; 饮了这金色的葡萄汁液, 吃人的人也变成温柔, 失望的人也添了勇气—— 弟兄们,在巡酒的时光, 请离开你们的座位, 让酒泡向着天空飞溅, 对善良的神灵举起酒杯!
把这杯酒奉献给善良的神灵, 在星空上界的神灵, 星辰的合唱歌颂的神灵, 天使的颂诗赞美的神灵! 在沉重的痛苦中要拿出勇气, 对于流泪的无辜者要加以援手, 已经发出的誓言要永远坚守, 要实事求是对待敌人和朋友, 在国王的驾前要保持男子的尊严—— 弟兄们,生命财产不足置惜—— 让有功绩的人戴上花冠, 让欺瞒之徒趋于毁灭!
我们要巩固这神圣的团体, 凭着这金色的美酒起誓, 对这盟约要永守忠实, 请对星空的审判者起誓! (钱春绮 译) 【赏析】 本诗作于1785年,诗人通过对欢乐的歌颂,赞颂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 席勒少年时代就接触到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著作,逐步形成了反对专制、向往自由的激进思想。他自己的经历也促使他对封建的专制制度不满,渴望着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席勒13岁的时候,当地的最高统治者公爵就不顾他本人和家庭的意志,将他强行送进公爵创办的军事学校。席勒在军校学习期间开始秘密创作反抗暴君的剧本《强盗》。后来《强盗》在曼海姆上演,受到热烈欢迎。可是,席勒却因未经公爵许可私自去观看演出而被禁闭了两个星期,公爵还禁止他继续创作。席勒不堪公爵的压迫,逃出了公爵统治下的斯图加特。所以,席勒特别敏感地憎恨暴君的压迫,憎恨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差别,他在写此诗前一年发表的剧本《阴谋与爱情》中,借女主人公路易丝之口说出了他自己的思想: 只有到人与人的“差别界限打破了的时候”,才是“人成其为人”的时候,也就是人们得到真正欢乐的时候。“一切的人们都成为兄弟”,“万民啊! 拥抱在一处,和全世界的人接吻”,这种对平等、博爱精神的强烈渴望,成为了全诗的主旋律。 席勒的平等、博爱观念带有浓厚的理想色彩,这就是相亲相爱的人们聚在一起,享有极大的自由,享有天国般的欢乐。席勒极力赞美和歌颂的欢乐,正是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家在当时所梦想的自由精神。席勒像当时“狂飙突进”运动的其他参加者一样,向往着卢梭提出的“返归自然”的主张,也就是向往在冲破封建束缚之后恢复人的天然本性,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主张。席勒在诗中把欢乐,即自由,看得高于一切:它是“坚强的发条,使永恒的自然循环不息”;它使“太阳照耀天空”,甚至使天体“在空间转动”;它给予探求者以真理,给予殉教者以美德。席勒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封建神学的激进态度,在这里是再明显不过的了。 席勒在诗中所用的语言气势磅礴,比喻雄伟壮观,天上人间,日月星辰,无所不容,显得瑰丽神奇,气势恢宏,具有一种鼓舞斗志,振奋人心的力量。它不仅内在地体现出了4年后震撼世界的法国大革命的那种精神,而且包含着激励人们向上的永恒的力量。这首诗被贝多芬采用到他的《第九交响曲》中以后,更成为了一支全世界人民极其喜爱的不朽的歌。 欢乐颂 欢乐颂合唱曲。〔德〕贝多芬所作第九交响曲的末乐章。因是首次将合唱置入交响曲,故亦称“合唱交响曲”。该乐章采用德国诗人席勒的诗《欢乐颂》作为歌词,用独唱、重唱、合唱及器乐演奏的宏大音响讴歌人类的“和平、自由、平等与博爱”的理想及“团结友爱”的高尚情操。该乐章是整个交响曲的终结与归宿,也是贝多芬一生奋斗的总结。是贝多芬留给后人的诸多艺术珍品中的一颗瑰宝。贝多芬逝世已160余年,这部杰作却永不失其灿烂的光辉。音乐的开头是前3个乐章的主题片断及由大提琴、低音提琴奏出的宣叙调的交替。然后是“欢乐颂”主题的多次变奏,先是大提琴及低音提琴,然后逐渐扩展到乐队的全奏。当号角重又出现之后,男低音独唱首先唱出:“啊朋友,不要这种声音,让我们唱一曲欢乐的歌。”接着引出全体合唱队演唱的世人皆知的“欢乐颂”主题歌。四重唱用“谁能得到忠实朋友,献出高贵友谊,幸福爱情就和大家来欢聚……”的歌词重复这一主题。合唱队重复演唱后半段的主题之后,四重唱用支声式的变奏再次重复主题,合唱队也用同样的方式重复着并使音乐达到一个小高潮。然后音乐突然一转,出现进行曲式的节奏,6/8拍子的旋律号召人们“勇敢地向前进”。随后是一段纯器乐的演奏,速度极快,接着又是全体合唱队的“欢乐”主题。至此“欢乐”主题即告结束。另一主题(团结主题)响亮地喊出“亿万人民团结起来,大家相亲又相爱”的口号(歌词是贝多芬自己加的)。接着是“欢乐”主题及“团结”主题的双主题赋格(复赋格),两个主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音乐此伏彼起,造成万众一心的宏伟气势。当音乐回到主调之后,重唱、合唱、乐队交织在一起,把音乐推向最高潮,结束全曲。 ☚ 猎人合唱 冬之旅 ☛ 欢乐颂 《欢乐颂》Huanle song德国歌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1770—1827)《D小调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的主题音乐。这一乐章是用德国剧作家、诗人席勒(1759—1825)的同名诗谱的曲,所以这部交响曲原名为《具有合唱结尾的交响曲》,人们俗称为《合唱交响曲》,这部交响曲贝多芬从1817年开始写,虽然这时他的耳朵已全聋,可他仍孜孜不倦地修改草稿。直到1823年才完成。贝多芬开音乐史之先河,首次在这部交响曲中运用了大合唱与管弦乐队共同表演的形式。《合唱交响曲》于1824年5月7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首次公演,贝多芬亲自参加了指挥,当全曲在激动人心的合唱声中结束时,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而面对乐队的贝多芬竟毫无察觉,是由一位领唱演员拉着他的手,让他转向听众,贝多芬才看见这一热烈场面。听众这才知道这美妙的音乐是由双耳完全失聪了的贝多芬写出来的。一次次鼓掌,引起了当时警察的惊慌和干涉,因为只有皇室成员出场才可得到鼓掌三次的礼遇,而观众对贝多芬的鼓掌已达五次。《合唱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是整个交响曲的总结,用变奏曲式写成。第一部分是由乐器演奏的,最后引出了 《欢乐颂》的主题片断。第二部分是《欢乐颂》大合唱,在惊心动魄的管乐器吹奏之后,由男中音领唱,唱出了《欢乐颂》主题“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接下去,是这一主题的多次变奏,直到在团结胜利的欢乐歌声中结束。 ☚ 渴望春天 土拨鼠 ☛ 欢乐颂 欢乐颂歌曲名。德国席勒作词,音乐家贝多芬作曲。是首管弦乐伴奏,重唱、合唱的歌曲。《欢乐颂》歌词赞美女神,把希望寄托在自由女神身上,号召人民团结得像兄弟一样,争取自由解放。在那个年代编出这样的歌曲,是进步的。这首歌曲轻松、舒畅,给人们带来美好的憧憬。 ☚ 重归苏连托 舞蹈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