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橡胶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橡胶树Para rubber tree热带栽培蜜源植物。学名Hevea brasiliensis (H.B.K.)Muell.Arg。别名巴西橡胶树、三叶橡胶、橡皮树。大戟科。橡胶树属。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米,有乳液。三出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或倒卵形,小叶柄基部有明显的蜜腺3个,少数为2~4个。花单性,雌雄同株,圆锥花序,腋生,密被白色茸毛,花盘内有蜜腺体5个。种子长椭圆形,有斑纹。(见图) 橡胶树 橡胶树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主产巴西、秘鲁等国。非洲、拉丁美洲及亚洲、大洋洲的热带地区广泛引种栽培,而以东南亚各国栽培最广,产胶最多。中国自1904年开始引种,目前云南、广西、海南、福建和台湾等省区海拔800米以下避风地带有大面积种植。喜高温、高湿和静风气候.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质地松紧适度、有机质丰富、年平均温度20~27℃、年降雨量1500毫米的热带地区尤为适宜。 橡胶树5~6龄始花.每年开花三次,3~5月为主花期,称为“春花”,5~7月第二次开花,称为“夏花”,也有少数8~9月第三次开花,称为“秋花”。采蜜期主要在春花期。白天开花,雄花午前初开,中午盛开;雌花比雄花迟开一两小时。开花时花盘内的蜜腺即开始泌蜜,同时叶片基部的蜜腺也分泌出大量蜜汁。气温达23℃以上,无风无露的天气泌蜜量大。常年每群意大利蜂可产蜜15~25千克,中华蜜蜂产蜜10~15千克。蜜呈浅琥珀色,晶粒较粗,味甘甜而纯正。 橡胶树para rubbertreeHe-vea brasiliensis (H. B. K.)Muell-Arg.,又称巴西橡胶。大戟科,橡胶树属。常绿乔木,高达30 m。体内有白色胶乳。三出复叶,小叶椭圆形或倒卵形椭圆形,长10~30 cm,宽5~12 cm;叶柄顶端有2枚腺体。圆锥花序腋生,花单性,雌雄同序;萼5裂,无花瓣。蒴果近球形,长约5cm。原产南美亚马孙河流域。现亚洲热带、非洲、拉丁美洲及大洋洲约30个国家和地区有引种栽培,以东南亚各国栽培最广。中国于1904年开始引种,栽植于云南、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等省区,在年平均温度25℃左右、年降水1 500~2 500 mm地区生长良好。喜湿热气候和肥沃土壤。浅根性,枝条较脆弱,易受风害。橡胶为重要工业原料,用于汽车、飞机、舰船、电缆等工业。种子榨油可制肥皂等。 橡胶树 橡胶树大戟科橡胶树属常绿乔木,又称巴西橡胶。约有20种。中国于1904年引入1栽培种。植株高20~40 m,叶互生或近对生,叶柄长,指状3小叶,小叶长椭圆形,长10~35cm,宽4~10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花雌雄同株。花序腋生,长11~16cm,雄花具10枚雄蕊,2轮;雌花子房3~4室,每室1株。蒴果椭圆状球形,径5~6cm,种子长椭圆形,有斑纹,长约3cm,径1~1.5cm,具沟状种脐。花期3~4月,果期6~9月。世界约有37个国家种植,有100多年栽培史。正常生长温度20~30℃,5℃以下受冻害,年降水量应为1500~2500 mm。天然橡胶为重要工业原料,橡胶制品达5万多种。种子含油率为22%~25%,可作工业原料。原产巴西热带雨林中。1904年以来,中国海南,云南、广西南部种植成功。种子1000粒重4000g,实生苗芽接,定植后5~6年割胶,经济寿命15~20年。橡胶是重要工业原料。全属20种,主产热带美洲。中国引入1种。 橡胶树 橡胶树Xiangjiaoshu大戟科。又名三叶胶、巴西橡胶树。常绿乔木,具乳汁。掌状三出复叶,小叶椭圆状披针形;叶柄顶端具2腺体。圆锥花序,花小,无花瓣。蒴果球形,成熟时裂成3果瓣;种子似蓖麻种子,但较大,黄褐色,有斑纹。原产巴西。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福建等省南部有大面积栽培,是世界上产胶量最多、质量最好的橡胶植物,橡胶为重要工业原料;种子含油25%,榨油可制肥皂、油漆、尼龙及固化油,经精炼后尚可食用。 橡胶树 ☚ 一品红 黄栌 ☛ 橡胶树rubber tre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