橐离古族名。又作橐离或索离,属系。居于今嫩江以东,松花江以北的松嫩平原一带。一说分布于此地区的白金堡文化遗址就是该族的文化遗存。从考古资料看,出土的石镞、骨镞、骨矛及鱼镖等,反映渔猎在其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而大量蚌刀、蚌镰的发现,则表明有了相当水平的农业。畜牧业较发达,家畜有马、牛、猪等。传说,其社会内部已出现阶级分化,有“国王”、“侍婢”、平民和奴隶。统治阶级中,已存在争权夺利的斗争。王子东明等被迫南渡掩淲水 (今松花江大曲折附近), 进入地, 建立夫余国。 橐离东北古国名、古族名。一作索离、稿离、橐离。来源史无明载,一说是东夫余被高句骊灭后北逃的一支。所指和所在无定论,一说当即北夫余,或其先世,地在今嫩江以东,东流松花江以北的呼嫩平原,中心地在乌裕河流域;二说即古高句骊国,地在辽置韩州一带(即今辽宁昌图县等地);三说在精奇里江(前苏联结雅河)附近;四说在今松花江、黑龙江合流处以北,牛满江(前苏联布列亚河)以东,博朗湖以西的地区;五说在西拉木伦河流域,并说夫余始祖东明生于此,后由此逃至夫余而王之。近年呼嫩平原地区考古资料表明,渔猎生产在其社会经济中占有一定比重,畜牧业和农业生产已经出现,已有手工纺织;住半地穴式房屋,过定居生活,社会内部已存在私有财产及贫富分化现象,故有人认定已跨入文明时代门坎。一般认为,晋之寇莫汗、南北朝之豆莫类、唐之达莫娄,是其后裔。民国年间,有人认为清代索伦即古索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