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模糊数学方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模糊数学方法methods of fuzzy mathematics一种运用模糊集理论分析和处理模糊性的数学方法。 应用模糊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模糊聚类分析 依据论域上的模糊等价关系对论域中的元素进行分类的数学方法,是依据经典等价关系把对象划分为若干等价类的传统分类方法的推广。一个关系如果具有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称为等价关系;如果它又是模糊的,称为模糊等价关系R,满足以下条件:❶自反性, μR(x,x) =1; ❷对称性,μR(x,y)=μR(y,x); ❸传递性,若μR(x,y)≥λ且μR(y,z)≥λ,则μR(x,z)≥λ。模糊聚类分析包括两个步骤:❶把待分类的对象全体作为论域X,建立从X到X的模糊等价关系(矩阵)R=(rij),作为聚类标准。实际得到的模糊关系往往只有自反性和对称性,不一定有传递性,称为模糊相似关系。需先将相似关系改造为等价关系。用平方法求得相似关系的传递闭包,就是所要求的模糊等价关系。 ❷实施聚类。通过取R的λ一截关系Rλ,把模糊等价关系转化为经典等价关系,据之进行分类。令Rλ=( ![]() ![]() ![]() Rλ是一个以0和1为元素的矩阵。把Rλ中元素相同的各行归为同一类,便得到关于论域X中全体元素的一个分类。不同λ值对应不同的分类结果。根据问题给定的具体条件,确定一个关于聚类水平值λ的序列,1≥λ1>λ2>…>λk≥0,顺序按Rλ1、Rλ2、…、Rλk分别进行分类,得到一个由细变粗,逐步归并的聚类图。按经典等价关系分类,得到的是一个有严格界限的硬分类,按模糊聚类分析,得到的是一个动态的软分类,能够提供关于对象在不同水平值下的不同隶属关系的全面信息,适用于缺乏明确分类标准的复杂问题。 考虑一个简单例子。设X= {x1,x2,x3,x4,x5},给定X上的模糊等价关系: 5个对象分属5个类别{x1},{x2},{x3},{x4},{x5}。取λ=0.8,得: 共四个类别{x1,x3},{x2},{x4},{x5}。取λ=0.5,得: 共两个类别{x1,x3,x4,x5}和{x2}。若取λ=0.4则5个对象同属于一个类别{x1,x2,x3,x4,x5}。 模糊模式识别 用机器模拟人脑思维方式,对事物进行识别和分类,称为模式识别,传统方法以概率论为基础,称为统计模式识别。以模糊数学为理论依据的模式识别,称为模糊模式识别。基本方法有两种,基于最大隶属度原则的直接方法和基于择近原则的间接方法。 直接方法要解决的问题是:待识别的对象是明确的(没有模糊性),模式类型有模糊性,用模糊集合描述,识别就是判明哪个对象优先属于给定的模式,或给定的对象优先归属于哪种模式。又分两种情况:❶最大隶属度原则Ⅰ。给定论域X上的一个模糊集合A(模式),论域中有几个待识别对象x1…xn若 ![]() μA(xj)中取最大值。 ❷最大隶属度原则Ⅱ。给定论域X上的n个模糊集合A1…,An(模式),x0∈X为识别对象,若 ![]() 间接方法要处理的问题是:不但模式类型是模糊的,而且被识别对象也是模糊的,都需用模糊集合描述,模式识别在数学上归结为衡量两种模糊集合的接近程度,按最大接近程度确定对象归属于哪个模式。间接方法的两个主要工具是贴近度概念和择近原则。❶贴近度,一种较简单的定义为:设A、B为论域X上的两个模糊集合,A与B的贴近度为(A,B)= ![]() ❷择近原则,设论域上给定n个模糊集合A1,…,An(模式),被识别对象为模糊集合B,若ρ ![]() 聚类分析与模式识别都是一种分类方法。不同的是聚类分析没有事先给定的分类标准(模式),而模式识别是按给定的模式把对象归类的。 模糊相似优先比 模糊决策的一种方法,即根据模糊集理论把对象(生产措施、方案、科研成果、人材等)按某种模糊标准进行排序和择优的方法。给定衡量对象优劣的因素指标,如产量、成本等。设X={x1,…,xn}为备择对象集,Xk为比较的样品。x中任二对象xi和xj均可与样品xk成对进行比较,以确定哪个与样品xk更相似,以便选择与样品相似程度更大者。此方法由两个主要步骤组成,首先建立相似优先比矩阵R=(rij)n×n,满足:rij+rji=1。当rij=1时,表示xi显然优于xj当rij=0时,rji=1,表示xj显然优于xi,当xij=xji=0.5时,表示xi与xj的优越程度相同。由于xi与自身没有比较的必要,规定rij=0,R是X上的一个模糊关系。其次,根据K排序。写出R的各种水平的λ一截矩阵Rλ。令λ从小到大逐步变化,分别检查各Rλ。若第1行中除对角线元素外,在λ由小到大的过程中最先全部达到1,则认为x1是最优元素。若第m行为次达到1者,则认为xm是次优元素。依此类推,即可排出次序。对于多指标择优问题,分别写出各指标的相似优先比矩阵,分别排序,然后再作综合处理。一种综合方法是,将分别计算所得单因素的相似程度求和,作为综合的相似程度,依和值的大小最后排定优先次序。有时把这种方法与模糊聚类分析结合使用。 模糊综合评判 应用模糊数学对决策活动所涉及的事物、方案等进行多因素多目标的评价并作出判断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管理工作,包括农业生产的管理。评判是由着眼因素(性能指标)和评语构成的系统。实际评判几乎都是多因素的,因素和评语一般都有模糊性,不能用精确数学工具描述。用模糊集合和模糊关系(矩阵)描述因素和评语,用相应的运算描述评判活动,作出带有模糊性的评价就是模糊综合评判。设X={x1,x2,…,xn}为因素集,Y={y1,y2,…,ym}为评语集,X、Y均为有限集。R表示单因素评判矩阵(代表一个从X到Y的模糊关系),A为描述各因素权重的模糊向量,则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为模糊变换A⋄R=B,其中B=(b1,b2,…,bm)为Y上的一个模糊集合,或为一个m维模糊向量,代表评判活动所得到的结论。解综合评判问题一般包括三个步骤: ❶求单因素评判矩阵,对于X中给出的各着眼因素,据实际问题的条件作出单因素评判得到n个m维单因素评判向量,以它们为行向量构成的n×m阶模糊矩阵R=(rij),就是所要求的单因素评判矩阵。 ❷确定权重集A,根据实际问题给定的条件,确定各因素在被评判事物的总体中的重要程度,用数ai(0≤ai≤1)表示因素xi的权重,构成权重向量A=(a1,a2,…an),A需要满足归一化条件 ![]() ❸作关系复合运算A·R,求出综合评判向量B。通常为便于直观比较,需把B归一化。令 ![]() ![]() ![]() 给定单因素评判矩阵R,如果已知综合评判向量B是可以接受的,问相应的权重集合A是什么?这叫做综合评判的逆问题。在数学上,它归结为解关系方程X·R= B,已有多种解法,也可用贴近度来解。给定权重的备择集{A1, …,As},若ρ(Ai⋄R,B)= ![]() 模糊规划 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中至少有一个是具有模糊性时的数学规划,用于农业管理中技术措施和生产方案的择优等问题。模糊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为: 目标函数CX≲Z0 约束条件AX≲b 非负条件X≥0Z0为决策人确定的期望值,≲表示模糊小于关系,即大致小于。解模糊规划就是在满足AX大致小于b的约束条件下,使目标函数CX大致小于Z0。经过适当处理,可转化为普通线性规划问题。模糊规划是普通规划的推广。非线性的数学规划也可推广到模糊情形。选择最优生产方案的模糊规划问题也可以转换为对若干备选方案进行模糊综合评判问题求解。 模糊控制 一种根据模糊集理论制定控制策略的思想和技术,用于复杂的、机理不明的系统。经典控制方法的核心是建立控制系统的精确数学模型,给出精确表述的控制指令。模糊控制的特点和优点是不必建立精确数学模型,只需运用模糊逻辑和模糊语言模拟(表示)人工控制复杂系统的经验,形成模糊指令。人脑制定的控制指令表现为各种模糊条件语句“若A则B”,如“若误差大则阀门关小点”等。以e表示误差,u表示控制量,则误差控制的模糊控制指令可形式地表示为这样一些模糊条件语句: 若e正大,则u负大;若e正小,则u负小;若e为0,则u为0;若e负小,则u正小;若e负大,则u正大。模糊控制过程是制定和执行一系列模糊指令的过程。若适当选取误差论域E和控制作用论域U,把“e正大”、“e负小”等定义为E上的模糊集合,把“u负大”、“u正小”等定义为U上的模糊集合,作为模糊指令的条件语句便可表示为从E到U的模糊关系R: 确定隶属函数 应用模糊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给所涉及的模糊集合建立合理的隶属函数。已经提出的方法有二相模糊统计法、多相模糊统计法、三分法、二级多相模糊统计法、二元对比排序法、判断推理法、示范法、蕴涵解析法、可变模型法、滤波函数法等。 模糊数学方法mohu shuxue fangfamethod of fuzzy ma thematics研究事物模糊性的一种数学方法。是用精确的数学工具, 对概念模糊或者系统复杂难以精确化事物进行测度、运算和逼近的方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