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楚辞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楚辞选

楚辞选

楚辞选注本。❶今人陆侃如、高亨、黄孝纾选注。此书是供“一般的阅读”的普及选注本。全书“选了较早的《九歌》十一篇,屈原的《离骚》一篇,《九章》九篇与《天问》的一部分,宋玉的《九辩》的一部分及《招魂》的全篇”(《前言》)。入选诸篇皆有较为通俗细密的注释,或解字词,或释诗意,“尽量采用各家的长处。有些争论没有结论的,暂时不去作烦琐的考据。为了阅读的便利,注解前后不避重复”(《前言》)。这些特点,便于初学。入选诸篇之前皆有题解,以介绍题意、写作背景以及分析该篇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成就。选注者将《九歌》视为“楚国民间祭歌”,认为“屈原可能加过工,但成就应主要归功于民间的无名诗人”(《前言》),可是从祭祀环境富丽堂皇,遣词造句的典雅华丽,感情变迁的迅捷与细腻看,只能是活跃于宫廷的文人作品。此书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出版。
❷今人马茂元选注。此书“对屈原作品,除了一般人公认为伪作,而它的本身确实并不高明,如《远游》、《大招》等篇而外,都保留下来,不加删汰”。《天问》一篇编选者认为自己关于神话传说的知识不足,暂置不录。此外还选了宋玉的《九辩》,难以确定作者的《卜居》、《渔父》和贾谊的《吊屈原》以及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楚辞的精华大多包括进去(见《前言》)。对于入选作品注释详尽、通俗,并能兼采诸家之说,择善而从。正文前之题解,更为详密,其中罗列诸家之说,一一指其得失,折衷其间。本书前言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楚辞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文化意义,对于楚辞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及其中所体现的人民性都作了很好的分析。指出楚辞中的“屈原的作品则正面地揭露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复杂的矛盾和冲突。它不但反映了作者的身世遭遇和斗争,而且系统地表现了作为斗争实践的指导思想。这样的诗篇应该是很‘政治化’的,但屈赋中并未出现过概念化的说教”,“这是因为作者能够把这些生活内容和思想内容概括在完整的形象里”。编选者特别强调楚辞的“比兴之义”,它已经不像民歌那样表现在某些个别事物的比喻上,“而往往是在于它集合了许多事物和运用了许多神话故事在诗人形象思维的活动过程中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象征的体系”(见《前言》)。此书适合一般读者阅读,故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但又带有总结楚辞学成就与论辩性质,亦为学术界所重。此书大约是楚辞注本中发行量最多的。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至1962年北京第三次印刷,其印量即达到八万四千册。

☚ 屈原赋证辨   屈赋通笺 ☛
楚辞选

楚辞选

马茂元选注。此书是建国以来较流行的《楚辞》选注本。选录《楚辞》中屈原的大部分作品以及宋玉、贾谊和淮南小山的作品,注释侧重字音词义,并阐明作品内涵,分析语言特点。每篇前有解题,解说作品大旨,介绍作者生平及作品背景;后有说明,综论全篇内容及表现形式。全书冠以前言,阐述注者对《楚辞》的看法。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1980年重印本。

☚ 楚辞书目五种   楚辞注释 ☛
楚辞选

楚辞选

选集名。今人马茂元著。本书选录了屈原的《离骚》、《九歌》、《九章》、《招魂》,难以确定作者的《卜居》、《渔父》,宋玉的《九辩》,贾谊的《吊屈原赋》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27篇作品。每篇都有比较详细的“注释”。“注释”的范围:一是解决文字上的声音训诂问题,扫除阅读时的障碍;二是阐明作品的意义,它所表现的作者思想、感情;三是通过词的用法、句的结构的分析,使读者进一步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注释”之外,大多数正文前有“解题”,篇末有“说明”。“解题”是解释题旨,分析写作背景。“说明”综论全篇的内容和形式。卷首的《前言》是一篇楚辞通论,全面地论述了楚辞的产生、特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重点分析了屈原作品的思想和形式。全书博采各家较为精确的见解,又包含着作者的研究成果,注释深入浅出,便于理解,是一本雅俗共赏的选本,是建国来流行最广、最受读者欢迎的《楚辞》选注本。1958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被刊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出版以来已连续重印六次。

☚ 楚辞   楚辞后语 ☛
0000148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3: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