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楚辞详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楚辞详解 楚辞详解楚辞研究专著。清代奚禄诒著。5卷。此书唯注屈原作品25篇,始《离骚》,终《渔父》。其注分章而释,每章先列正文,次列王逸《章句》,间亦录洪兴祖《补注》、张凤翼《文选纂注》,末后“苏岭曰”以下,为其详解。其注文旨在阐明屈作大意,谓屈原“非辞人也,王佐之才也”,退而作赋,不得意而为之,故力排班固、扬雄、颜之推“自灭其性,恕己而量人”,视屈原为赋家流者。又谓《楚辞》要旨归于六经,且以六经发之、印之,盖视屈原为儒家者。此书于修辞、章法结构多有论列,间有精审处。其于旧注时有拨正,且偶出新见。又于《楚辞》地名考释,多所用力。但此书“濬源必本于经”,处处以儒家经典绳墨屈作,不免方凿圆枘,鉏牾不入。有乾隆九年甲子知津堂刊本。 ☚ 楚辞注略 楚辞参疑 ☛ 楚辞详解楚辞辑注。清奚禄诒撰。五卷。禄诒字苏岭,一字克生,黄冈(今属湖北)人。顺治进士。累官常州府同知。学识博洽,笔力轻捷。是集仅注屈子二十五篇。首有梁氏和王氏二序,次为作者“自序”,次为详解正文,后为奚氏跋文。其《序目》曰:“此书存旧注,不及十之一二。非敢翻古人之案,求合理云尔。详其名物音韵,昭后学也。循古体也。”此书宗旨,具于此数言矣。正文分章而释,首列屈赋原文,再录王逸注,后以“苏岭曰”以引起详解之文。注解重在阐发屈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修辞手法,文中拨正旧注之误,发明独立见解。本书缺点是以经学家的眼光看《楚辞》,并把《楚辞》内容归于《六经》之义,将屈原看成圣贤而去为圣人立言,这必然会影响对《楚辞》文学成就的评价。有乾隆九年(1744)知津堂精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楚辞详解五卷。清奚禄诒(生卒年不详)撰。奚禄诒,字苏岭,一字克生,黄冈 (今湖北黄冈) 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累官常州府同知,有清名,博览群书,为文力摹西汉。曾修 《黄州府志》。著有《知青堂集》、《楚辞详解》。《详解》为研究《楚辞》专著。本书名为《楚辞详解》,实则只限于屈原二十五篇诗作。卷前有乾隆九年(1744)梁机序文,同年王世瀚序文,作者自序、目录、正文,卷末有奚氏跋文。其书五卷: 卷一《离骚》,卷二《九歌》,卷三《天问》,卷四《九章》,卷五《远游》、《卜居》、《渔父》。正文分章而注,每章先列屈赋原文,再列王逸注,间采洪兴祖、张凤翼之说,后标“苏岭曰”,为奚氏详释。释《离骚》四句为一章,计九十二章,与朱熹分法相似。本书特点:一、充分肯定屈原的崇高品格与佐王之才,对扬雄、班固、颜之推等人对屈原的诬枉给予驳斥;二、善于分析屈赋的修辞手法与句法特点,某些词语的诠释具有参考价值。对旧说多有拨正,自称此书存旧注不及十之一二,并非为翻古人案,为求合理。对王逸《章句》的某些拨正颇具卓见。但此书在肯定屈原时亦重复了王逸的错误,把屈原视为圣贤,把具有高度文学价值的屈赋视为代圣人立言,归旨于六经,不但说法荒谬不通,也贬损了屈原及其作品的价值。版本有清乾隆九年(1744) 知津堂精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