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楚辞讲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楚辞讲义 楚辞讲义楚辞学专著。不分卷。近人廖平撰。廖平(1852—1932)原名登廷,字旭陔,改名平,字季平,号四益,晚号六译,四川井研人,光绪进士。曾为教谕。民国后曾在多所大学任教。廖氏为今文学派,好立异说,此书亦如此。书前序云:“《秦本纪》始皇三十六年使博士为《仙真人诗》,即《楚词》也。《楚词》即《九章》、《远游》、《卜居》、《渔父》、《大招》诸篇。著录多人,故词意重复,工拙不一,知非屈子一人所作。当日始皇有博士七十人,命题之后,各有呈撰,年湮岁远,多不可通。”为什么归之于屈原呢?“《楚词》为词章之祖,汉人恶秦,因托之屈子”。“惟《卜居》、《渔父》二篇中有屈子名姓,故后人遂以屈子作《楚词》”(见第一课)。全书共分十课,其主要内容为言楚词学为天学,讲鬼神事;与讲史事之人学不同,而与道家同宗旨,典故全用《山海经》,此书即古之鬼神学。《卜居》阐述天道变化之旨;《渔父》阐述地道安定之旨。《大招》、《招魂》与道家神游说同。《九歌》乃《尚书》遗文,言夏启时即有《九歌》,故其乃古书非新作。言《九章》为九人所作,《离骚》疑亦数人所作合为一篇,故其文义重复。廖氏云:“《楚词》之最不可讲者,莫过于词意重犯,一意演为数十篇,自来说者皆不能解此大惑。今定为秦始使博士作,如学校中国文一题,而缴数十卷,以其同题,词意自不免于重犯。”(见第六课)《离骚》首陈“帝高阳之苗裔”。古代自颛顼高阳氏绝天通地;人企望登天由此始,天帝为真人、至人,人欲登天,必须具至人之资格,故以高阳为上天之基础。又将《离骚》分为九篇。廖认为“《离骚》与《远游》文义全同,《远游》有条理,《骚》则杂沓不堪,当以《远游》之例读《骚》则得矣”(见第十课)。所谓《远游》例即《秦本纪》所言始皇博士言“求仙游魂事”。廖氏论点怪异,而证据甚薄弱,多作疑不能定之辞。此书收入《六译馆丛书》,有民初四川刻本。 ☚ 楚辞鉴赏集 屈原 ☛ 楚辞讲义 楚辞讲义楚辞研究专著。今人廖平著。本书乃廖氏授徒之作,故用近世教科书体裁为章节,凡10课。第一课《卜居》、《渔父》;第二课《大招》、《招魂》,以为道家神游说,与屈子全无涉;第三课《九歌》,乃古书,非新作;第四课《大言》、《小言》赋;第五课《彭咸解》,指为《山海经》巫彭、巫咸;第六课《九章》,乃九人之作;第七课《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是秦始皇自序;第八课释《楚词》“真”字;第九课《天问》;第十课《离骚》。在是书《序》中提出,“《秦本纪》始皇三十六年,使博士为《仙真人诗》,即《楚词》也。《楚词》即《九章》、《远游》、《卜居》、《渔父》、《大招》诸篇。著录多人,故词意重复,工拙不一,知非屈子一人所作。当日始皇有博士七十人,命题之后,各有呈撰,年淹岁远,遗佚姓氏。”是由于“汉初人恶其出于秦,乃以有屈子之名,遂归之屈”。廖氏弟子谢无量在《楚辞新论》中转述了《楚辞讲义》的观点,但误记为《楚辞新解》,并批驳了廖氏“屈原并没有这人”的观点。后之学者,如郭沫若、闻一多以及日本学者稻田耕一郎论及廖氏,均以谢无量《楚辞新论》的引文为据,但有两点是明确的:一、否定屈原本身的存在,始于廖平;二、廖氏之见,成了其弟子谢无量的“解颐”之资。由此,后之“屈原有无其人”之争,莫不溯及廖氏之说。有1925年四川存古书局刊《六译馆丛书》本。 ☚ 楚辞全译 楚辞讲读 ☛ 楚辞讲义楚辞研究论著。刊于《六译馆丛书》(民国十年,四川存古书局),作者清末人廖季平。廖氏论曰:“旧说以楚辞为屈原作,予则以为秦博士作,文见《始皇本纪》三十六年(原注:《楚辞》为词章之祖。汉人恶秦,因托之屈子。《屈原列传》多驳文不可通,后人删补,非原文)。”又云:“《秦本纪》始皇三十六年,使博士为仙真人诗,即《楚辞》。《楚辞》即《九章》、《远游》、《卜居》、《渔父》、《大招》诸篇。著录多人,故词意重复,工拙不一,知非屈子一人所作。”后何天行《楚辞作于汉代考》、卫聚贤《<离骚>的作者——屈原与刘安》等论著多伸廖氏之说,且举廖氏《楚辞新解》为证。然廖氏《楚辞新解》作于《楚辞讲义》前,此时尚未否定屈原及其作品。廖氏晚年治学,迁移流变,缺乏科学态度,非独于《楚辞》多不稽之论。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评曰:“不幸而季平享高寿,说乃屡变不已。……及其死而生平之所持说,亦如秋风候鸟,过时则已,使读其书者,回皇炫惑,迂转流变,渺不得真是之所在。盖学人以戏论自炫为实现,未有如季平之尤也。”廖氏晚年之说《楚辞》,实不足以为据。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