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棚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 ![]() ![]() 棚户pénghù〈名〉 住在简陋房屋里的人家。 草屋 草屋茅(茅屋;茅舍;茅庐;茅茨;茅轩;茅栋;茅堂;茅斋;茅庵;茅厂;茅寮;茅庵;茅宇;茨茅) 茇 草庵 草寮 草房 草庐 草棚 草舍 草室 白屋 茆屋 茆茨 蓬茨 蓬庐 蓬门 蓬藿 蓬荜 棚户 荆柴 穷簷 穷檐 屠苏 葺屋 茨簷 茨宇 葺屋 蒲屋 蒲室 ☚ 各种状况的房屋 各种程度的房屋 ☛ 贫穷人家 贫穷人家白屋寒门 绳枢瓮牖 瓮牖绳枢 瓮牖桑枢 桑枢瓮牖 ☚ 各种境况的人家 富裕人家 ☛ 陋屋 陋屋庐(衡庐;蜗庐;蓬庐;陋庐;茅庐;穷庐) 陋宇 衡门 衡荜 衡樊 衡宇 衡馆 环堵(环堵之室) 竹盖 席门 寒舍 空室 曲业 草寮 漏屋 陋室 秋室 蜗舍 蜗居 龟蜗 鸠居 结茅 结茆 粗屋 根椽片瓦 燕雀之居 ☚ 华屋 房屋的状况 ☛ 棚户slumdwellers又称山棚、棚民、寮民。中国明清时期,因失去土地离开原籍到异乡山区搭棚棲身、租地或开荒的谋生者。明清人口激增,耕地不足,民户获得迁徙的自由,因此棚户得到迅速的发展。棚户不同于历代外出觅食或单纯开发土地的流民;也不同于唐代以狩猎为生的山棚。他们或以种植业为生,或从事林、竹生产,或造纸,或开矿。他们生产的产品除自给外,还向市场出售商品。顺治六年(1649),清政府始“各编乡甲,造册入籍,岁纳丁徭,永输国赋”。将流民编入棚籍,以加强封建统治。棚户的发展,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的宗法制度,加速了各省山区的开发,促进了山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另一方面,由于棚民盲目开山为田,加剧山区水土流失,破坏了生态平衡。 棚户shacks;family that live in shacks; slum or shanty dweller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