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场与火彩
新中国建立前,戏曲舞台上常有“检场”这一说。“检场”就是为舞台上的演员演出服务的工作人员,他们经常在演出过程中出入舞台搬置道具,撒放火彩,帮助演员更换道具,还给演员送茶水毛巾等。由于检场人员出入舞台会破坏演出气氛。新中国建立后净化舞台,就把检场制度取消了。
火彩是对戏曲舞台上表现火焰、烟云特技的称谓。早在汉朝时候,百戏中就有“吞刀吐火”这一特技,中国戏曲和杂技向来有用烟火制造气氛的传统。近现代戏曲里,常有“喷火”、撒火彩等精彩技艺,为戏曲增添了不少魅力。
像京剧《李慧娘》中,李慧娘面对手举火把的歹徒毫不惧怕,反而用嘴一含火,随即一张嘴,烟火“呯呯”的一下冲出。这种技艺奇特瑰丽,令观众惊异赞赏不已。有些戏表现判官出场,判官在摆出各种造型后,往往嘴里喷出点点星火。这些都是口吐火彩的“喷火”特技。
“撒火彩”是检场人员在舞台上施放烟火,这也是一门绝技。新中国建立后取消检场,这种火彩释放方式就很少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