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文鼎的数学成就
安徽数学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是大数学家梅文鼎。梅文鼎(1633—1721),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人,出身名门望族,其先祖乃宋名臣梅尧臣,其父梅士昌精通律历、象数之学,明末清初隐居不仕。梅文鼎受家学熏陶,毕生致力于数学和历学研究,著述甚丰,达88种之多,其中数学著作26种,成就最为突出,江永称其为清代“历算第一名家”,梁启超将他誉为清代天文算学的“开山之祖”。
梅文鼎的数学著作,其内容遍及初等数学的各个门类——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和球面三角等。在算术方面,他介绍了西方四则运算和开方的笔算方法以及西洋筹算方法。在代数方面,在《九章算术》、《数书九章》已失传的情况下,独立研究出关于线性方程组的建立和求解的方法,比起前人有重要发展,比西欧“高斯消去法”早一个多世纪,而且运算起来更简便、省时。在几何学方面,他认为中国古代勾股术与西方几何学,从理论上可以会通,并用勾股术来证明《几何原本》中的许多命题;论证方圆相容、立方体和球体积相容的各种问题;他著的《几何补编》是中国人独立研究而写作的中国立体几何学。在三角方面,他将刚传入我国的一些初步的三角知识加以总结、补充,使之成为系统知识,写成我国第一部三角学专著《平三角举要》;他根据西方刚传入的球面三角知识,结合自已的研究,著成我国第一部球面三角学专著《弧三角举要》;他还设计出“平三角仪”和“平方直仪”,不但可以清楚显示球面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而且蕴涵一种巧妙的图解方法,至今仍有较高实用价值;他的《环中黍尺》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球面投影原理的专著。
梅文鼎坚持科学的精神和正确的态度,潜心研究阐发古代数学,使几成绝学的古代数学精华重现于世;他整理疏解西洋数学,做到冶中西数学于一炉,集古今中外之大成,对清代数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