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梅文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梅文鼎1633—1721

清代数学家、天文学家。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人。酷爱天文历法,年少时即注意观察天象。后接触西方书籍,大受启发。康熙年间进京,与名学者顾祖禹、万斯同相交往,曾因学识渊博受康熙帝赞赏。终生不愿作官,潜心学术研究,成绩显著。在天文学方面,系统地研究了古今中外各种历法,著成中国第一部历学史专著——《古今历法通考》。在数学方面,提出了勾股定理的新论证方法,并运用这一成果证明圆内接正十边形一边的平方与圆内接正六边形一边的平方之和等于圆内接正五边形一边的平方;对在当时几乎失传的中国垛积术和招差术(即高阶等差级数),也进行了深入研究,阐明其原理并创造新解法;还排除保守观念与门户之见,用浅近平易的语言介绍西方数学并吸取其成就,给后辈综合研究中、西方数学以极大影响,被时人誉为“国朝(清朝)算学第一”。一生著书八十余种,以承学堂刻印的《梅氏丛书辑要》三十九种最为完备,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较著名的有《环中黍尺》、《几何补编》、《勿庵历算书记》等。

梅文鼎

158 梅文鼎1633—1721

清初数学家、天文学家。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人。少年时随私塾老师罗王宾学天文知识。1660年从竹冠道士倪正学《大统历算交食法》,颇有心得,并订正其讹误。遂撰《历学骈枝》2卷(后增修为4卷)。立志钻研天文历算。梅文鼎生于明末清初,当时中国古算之精萃多已泯灭。学术界对引进西学或盲目否定,一概排斥;或盲目崇拜,一律照搬。他则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中西数学、天文学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与研究。认为“法有可采何论东西,理所当明何分新旧”,“技取其长而理唯其是”,“务集众长以观其会通,毋拘名相而取其精粹”。并坚信中国传统数学“必有精理”,遂大加发掘阐释。较系统地整理、研究了一次方程组解法、勾股形解法、高次幂正根的求法。使传统数学之精华得以继承和发扬。经他注疏、保存的经典文献成为后世研究传统数学之匙。对传入的西方数学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整理、会通和发展。并使之民族化、通俗化。为中国学者接受西方数学提供了极大方便。其工作对清代数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实为继往开来、会通中外的大师。他积60余年之精力,著述达70余种。1761年其孙梅瑴成编《梅氏丛书辑要》60卷,其中数学著作13种40卷。内容遍及算术、代数、几何、三角,深入浅出,联系实际,有释义,有理论,有解法,有应用,反映了当时数学的最高水平。其后四代均通数学,生前已形成了以他为中心的皖南学派。在清代数学界享有威望。被著名学者钱大昕誉为 “国朝算学第一”。

☚ 李之藻   年希尧 ☛

梅文鼎

089 梅文鼎1633—1721

清天文学家。据其手定《勿庵历算书目》记载,天文学著作有62种。1723年编的《勿庵历算全书》29种76卷,是集古今中外历法之大成的著作。他主要对《授时历》、《大统历》进行注释和研究,校正《大统历》中关于交食问题的几个数据的错误。在引进西方天文学方面,介绍了球面三角学,引进黄道坐标系,整理了散见于《崇祯历书》及其他著作的西方星表。对回历也作了介绍。

☚ 王锡阐   戴进贤 ☛
梅文鼎

梅文鼎1632—1721

清初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字定九,号勿庵,宜城人。他终生不仕,因其学术精湛而颇得清圣祖康熙帝的眷顾。他自幼侍从其父梅世昌及塾师罗王宾学,仰观星象,稍知天象运转之意。后又从师于竹冠道士倪观湖,得其传授麻孟旋所藏台官 《交食法》,稍知其立法之故,补其遗缺,著 《历学骈枝》 二卷,后又增至四卷,得到倪观湖的赞赏。其后,他专以天文历算为业,博览群书,为学甚勤。每遇有难读者,必欲求其说,往往废寝忘食。刘辉祖曾与他同舍馆而居,据他说: “吾每寐觉,漏鼓四五下,梅君犹构灯夜诵,乃今知吾之玩日而愒时也。” 其家多藏书,频年游历,手抄杂帙不下数万卷。他平生所著极为宏富,终其一生,所著历算、数学、几何等专著,多达八十余种。他对古代天文历法及几何、数学的学术成果,作有广泛地总结论述,并发展和修证了许多理论,在当时既已成为一代名家。无论朝野官民、中内学者,纷纷折节求访,有所问者,则详告之而无隐。居北京时,裕亲王以礼延致朱邸,称梅先生而不名。宿迁徐用锡、晋江陈万策、景州魏廷珍、河间王之锐、交河王兰生等人,皆因以得与之参校而为荣。清圣祖康熙已未年 (1679),设局修 《明史》,其中《历志》为钱唐吴任臣分修,曾经嘉禾徐善、北平刘献廷、昆陵杨文言修订,后又属黄宗羲订证,最终又属以梅文鼎。他摘出其中讹误50余处,以算草、通轨补之,著有 《明史历志拟稿》一卷。康熙二十八年 (1689),至京师,结识李光第,为其子李钟伦师。其间著有《历学疑问》 三卷。李光地随从康熙帝南巡,途中康熙帝有旨取其所刻书籍回奏。李光地于匆剧末及携带,遂以所订刻的《历学疑问》为献。康熙帝精善历算,见其书颇为赞赏,并亲笔御批。不久,康熙帝西巡,问隐逸沦没之人,李光地则答以关中李顒、河南张沐及梅文鼎。康熙乙酉 (1705) 二月,清圣祖南巡,李光地又得随从左右。途中,康熙帝忽想及梅文鼎,而谕李光地,于回程时与梅文鼎一起来见。四月,李光地携梅文鼎伏迎于河边,在康熙帝的坐舟中得到召见。经过三日的召见问对,康熙帝非常叹服其学,曾对李光地说: “历象算法,朕最留心,此学今鲜知者,如文鼎,真仅见也。其人亦雅士,惜乎老矣!”其间接连数日,康熙帝赏赐他御书扇及颁赐珍馔。临辞,又特赐其“绩学参微” 四个大字。不久,又命其孙梅彀成入内廷学习。康熙五十三年 (1714),康熙帝亲自主持编成的 《律吕正义》,特命梅彀成将此书寄一部给梅文鼎,并非常恳切地要求他提出批评意见。纯如学友一般。从帝王之尊而能至于此,足见康熙帝对梅文鼎学识的亲佩,其恩宠为古所未有。梅文鼎卒于康熙辛丑年 (1721),享年八十九岁。康熙帝闻知后特命人为他办理丧事,士论荣之。

☚ 戴梓   吴谦 ☛
梅文鼎

梅文鼎1633—1721Meiwending

中国天文学家、数学家。清初安徽宣城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少年时承其家学, 并从一位私塾老师那里学到初步的天文知识。1661年随当地一位学识渊博的隐士倪正学习历法,有所创获,从此毕生从事天文、历法与数学研究,著述达八九十种,其中数学著作约二十七八种。他全面研究了明末清初传入的西方初等数学, 结合中国传统数学内容,做了大量融会中西的研究与整理工作,在线性方程组理论、正多面体及半正多面体的各种性质及互容关系、球面投影理论等方面都有所创造。他的数学工作与思想对清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梅文鼎一生勤奋治学,常至废寝忘食。1672年他的妻子去世,他闭门谢客,边养病,边研读,写成了系统论述线性方程组解法的《方程论》六卷。1689年他在北京修订《明史·历志》,每天通宵达旦地推算、撰稿达两月之久, 论述之精辟, 用功之勤苦, 都使同修《明史》 的学者们深为叹服。
梅文鼎以其在天文与数学方面的广博学识在当时的学术界赢得了极高的声誉。所到之处,研习天文与数学的学者们争相与之结交。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刘湘煃变卖了田产, 千里迢迢到宣城拜梅文鼎为师; 秀水(今渐江嘉兴)人张雍敬自带粮食专程到宣城与梅文鼎及他的弟弟梅文鼏进行学术讨论,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讨论问题达数百条,回去后写成了《宣城游学记》 一册清康熙皇帝精通天文与数学,1705年南巡时特意接见了梅文鼎, 一连三天讨论学术, 临别书赠 “绩学参微”四大字以示赞赏。
梅氏家族从梅文鼎开始, 他的两个弟弟, 一个儿子, 两个孙子和六个曾孙都精通天文与数学, 各有所长。其盛况在数学史上是罕见的。他的孙子梅成主编初等数学全书《数理精蕴》,对清代的数学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 徐光启   李善兰 ☛

梅文鼎1633—1721

中国清代天文学家、数学家。在数学上大多介绍当时流传的中国古算和西方算法。其弟、子、孙、曾孙数人都通数学,堪与瑞士伯努利家族媲美,形成了明末清初的安徽宣城数学学派。著书80余种,其《几何补编》有所创见。

梅文鼎

梅文鼎1633~1721

字定九,号勿庵。幼聪颖,人称“神童”,常随父及塾师罗王宾仰观天象。14岁中秀才,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岁贡生。后以其孙瑴成贵,赠光禄大夫、都察院左都御史。一生淡于功名仕进,潜心研究数学及天文历算。27岁曾从师于竹冠道人倪观湖,写成《历学骈枝》2卷。50岁时至北京,结交朱竹垞、徐敬可、李光地及西方传教士安多等人,研讨学问,孜孜不倦。73岁时受康熙召见,长谈三日,康熙书“绩学参微”赐之。一生著书88种,在天文学上主要介绍《崇祯历书》及《大统历》;在数学上介绍当时流传之中国古代数学及西方算法,并有补充发展,其中《几何补编》4卷,多有创见。与日本关孝和、英国牛顿被公认为当时世界三大数学家。能诗文,著有《积学堂文钞》6卷、《诗钞》4卷。另著有《历算全书》等。

☚ 梅玚成   梅庚 ☛

梅文鼎

梅文鼎

字尔素。文鼐弟。精研历算之学,每夜掖图仰观天象,运筹推步,考订前史。辑有《中西统星异同考》。

☚ 梅文鼐   姜安节 ☛
梅文鼎

梅文鼎1633—1721

字定九,号勿庵。宣城人。清代数学家、天文学家、诗文作家。他和日本的关孝和、英国的牛顿被公认为当时世界三大数学巨匠。平生治学,极为刻苦,涉猎十分广博。他自称“素不喜风云月露之文,而顾独好经济有用之学”。从“务求实用”出发,他钻研数学和历法,穷极幽微,造诣颇深,清廷修《明史》时,他应邀赴京,撰成《明史·历志拟稿》。生平著述多至八十余种,主要收集在《梅勿庵先生历算全书》、《梅氏丛书辑要》和《绩学堂诗文钞》中。梅文鼎在数学、天文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深谙科学的康熙帝给予高度评价,曾亲书“绩学参微”四字以赠。这是梅文鼎所获得的最高殊荣。他的《历算全书》与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李清《南北史合注》被称为清初“三大奇书”。

☚ 施闰章   汤鹏 ☛
梅文鼎

梅文鼎

梅文鼎 (1633—1721),中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字定九,号勿庵,清代安徽省宣城人。从小喜爱天文历法,注意观察天象,并学习西方天文、数学等书籍。康熙年间进京,以学识渊博为康熙帝所赏识。为清初的著名学者之一,为发扬中国传统的天文、数学,传播西方科学知识,作出一定贡献。梅文鼎在数学方面有较深造诣,介绍的中国古代数学和西方数学,涉及算术、代数学、几何学、平面三角学和球面三角学等方面。在几何学方面多有创见: 利用中国古代的勾股算术证明了欧几里得 《几何原本》 第2,3,4,6卷中的许多命题;用几何图形证明了余弦定理和4个正弦、余弦积化和差的公式; 得出了一些四等面体、八等面体、十二等面体、二十等面体的各种几何性质; 著有 《几何补编》(1692) 共4卷。对球面三角的研究也有独到之处,著有 《弧三角举要》 等。在天文历法方面,梅文鼎系统考察了古今中外的历法,曾指出 《明史》 历志初稿谬误50多处。对 《崇祯历书》 进行了评论,对 《大统历》 作了解释,“或正其误,或补其阙”。梅文鼎的著作有80多种,其中数学著作13种,天文著作40多种。

☚ 笛卡尔   牛顿 ☛
梅文鼎

梅文鼎

梅文鼎(1633—1721),中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字定九,号勿庵,清代安徽省宣城人。从小喜爱天文历法,注意观察天象,并学习西方天文、数学等书籍。康熙年间进京,以学识渊博为康熙帝所赏识。为清初的著名学者之一,为发扬中国传统的天文、数学,传播西方科学知识,作出一定贡献。
梅文鼎在数学方面有较深造诣,介绍的中国古代数学和西方数学,涉及算术、代数学、几何学、平面三角学和球面三角学等方面。在几何学方面多有创见;利用中国古代的勾股算术证明了欧几里得 《几何原本》第2、3、4、6卷中的许多命题;用几何图形证明了余弦定理和4个正弦、余弦积化和差的公式;得出了一些四等面体、八等面体、十二等面体、二十等面体的各种几何性质;著有 《几何补编》 (1692)共4卷。对球面三角的研究也有独到之处,著有 《弧三角举要》等。在天文历法方面,梅文鼎系统考察了古今中外的历法,曾指出 《明史》历志初稿谬误50多处。对 《崇祯历书》进行了评论,对 《大统历》作了解释,“或正其误,或补其阙”。梅文鼎的著作有80多种,其中数学著作13种,天文著作40多种。

☚ 笛卡尔   牛顿 ☛

梅文鼎1633~1721Mei Wending

scholar,poet and litterateur of the Qing Dynasty. Works:Poetry and Prose Anthology of Jixue Hall,etc.

梅文鼎1633—1721

清天文学家、数学家。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人。精通历数。著书八十多种,现今所传以承学堂所刻《梅氏丛书辑要》三十九种最为完备。关于几何学,他读徐光启译六卷《几何原本》后,著有《几何补编》四卷,多所发明。

梅文鼎1633—1721

清朝天文、数学家。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人。幼时即喜观天象,后师事竹观道士倪观湖。治学兼采中西,并对西方数学著作做了大量疏解、阐述工作。他对三角、几何造诣尤深,在《平三角举要》一书中,系统阐述了三角的定义、定理等。在《几何补编》中,提出了各种等面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原理。对历法也很有研究,曾系统考察古今中外历法。指出《明史》历志初稿谬误五十多处。治学严谨,每得一书, 皆正其讹误,指其得失。著述甚富,有八十余种。康熙南巡,曾一日内三次召见,同他讨论数学和历法,并赐他“绩学参微”匾额。后辈学者尊他为清代算学第一。主要著述有《梅氏历算全术》、《古今历法通考》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4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