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人工饲料育rearing of mulberry silkworm on artificial diet根据桑蚕的食性和营养要求,采用适当材料经过人工配制成代替桑叶的饲料用以饲养桑蚕的方法。桑蚕的人工饲料按其组成成分的来源,可分为混合饲料、半合成饲料和合成饲料。混有桑叶粉的人工饲料为混合饲料;不含桑叶粉,但含有一部分其他天然食物,如黄豆粉等的饲料为半合成饲料; 由氨基酸及其他化学成分的物质组成的饲料为合成饲料。 桑蚕人工饲料的研究是1953年日本最早开始进行的,1960年首次报道全龄人工饲料育成功,结出蚕茧,并化蛾采卵(福田纪文等,1960); 1962年又报道了用不含桑叶粉的半合成饲料饲育,获得成功(伊藤等,1962)。从最初的试验成绩来看,无论饲育经过、生长发育情况、全茧重、茧层重、茧层率和产卵数等明显比桑叶育差。以后,经过饲料配方和饲育方法等方面的不断改进,至今已几乎与桑叶育的饲养成绩无甚差异,中国人工饲料育的研究是1973年正式开始的,至1975年其试验成绩也基本上与桑叶育相近(蔡幼民等,1975)。 随着人工饲料育的成功,蚕的营养要求已初步得到明确,同时,又推动了病理的研究,对蚕的饲养技术也带来了革新。 人工饲料组成 用人工饲料养蚕,饲料组成的成份,与饲养成绩密切相关,从饲料组成的要求来说,必须具备以下4个条件: 饲料的成份必须满足蚕的营养要求 各种营养成份的组成比例应随蚕的生长发育而变化。例如,5龄期为提高绢丝的生产能力,饲料中应增加蛋白质的比例。 饲料必须有蚕所喜欢的物理性 支配饲料物理性的最重要因素是饲料的含水率。在小蚕期,饲料的含水率以75%左右较为适当,在大蚕期特别是5龄期,则减少到70%左右为适宜。饲料过硬、过软都不利于蚕的摄食,饲料的含水率以及琼酯、 淀粉和纤维素粉的添加率都与饲料的硬度有关,而且还能使饲料长时间保持水分,不易干燥。 饲料有防腐性 由于人工饲料含有大量的水分,同时含有各种营养成份,容易引起许多种细菌和真菌的寄生繁殖,特别是引起乳酸菌的繁殖,因此,防止饲料的腐败极为重要。若食下有腐败臭味的饲料,蚕就会全部死亡。为了防止饲料腐败,一般都在饲料中添加少量的山梨酸、丙烯酸等防腐剂,也有的还添加适量的氯霉素或红霉素等抗生素。 饲料必须满足蚕的食性要求 小蚕期食性要求高。现在所用的小蚕饲料中,都添加一定量的桑叶粉,使饲料成为蚕所喜食的状态,蔗糖对于蚕不仅在营养上,而且在促进蚕的食性上,都有明显的效果。此外,当调制少添加或不添加桑叶粉的人工饲料时,β-谷甾醇及桑色素必不可少,虽然用量极微,但对提高蚕的食性十分明显,与此相反,作为人工饲料主要成份的大豆粉,因含有水溶性的苦味物质,影响蚕对饲料的食性,因此,调制人工饲料前必须预先用甲醇或乙醇等反复处理,以洗除这种物质,特别是对味觉最敏感的第1龄蚕来说,更要仔细将其洗除干净。 人工饲料调制 在调制含有桑叶粉的人工饲料时,首先采摘优质的桑叶,于50℃左右温度下尽快风干,然后用粉碎机将桑叶干粉碎成100目左右的细粉。饲料中所用的脱酯大豆粉和纤维素粉等也需加工到100目左右。加工的原料,保存在低温、干燥和黑暗的场所时,可保持一年多;但多湿天气,注意防止吸湿变质。调制少添加或不添加桑叶粉但需添加β-谷甾醇的饲料时,应预先在大豆粉中加入已溶有一定量大豆油和β-谷甾醇的乙醚,混和后,再将乙醚充分挥发掉。调制时,各种饲料原料需充分混和,加入适量的水搅拌,使成肉冻状或平板状(根据饲养型式而定),放在容器内或上盖下敷塑料薄膜,用蒸汽蒸煮20~30分钟,待其冷却后,贮藏在冷库或冰箱内(5℃左右),若贮藏时间长达一个月以上,饲料价值可能会下降,应尽量避免。饲料的组成即使相同,由于调制上的好坏,会使饲料价值发生显著的差异,在调制时务需注意。此外,在大规模饲养时,还必须备有饲料搅拌机和成型机等大型的饲料调制机械,以利提高工作效率。 人工饲料养蚕法 从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来看,许多纯种,特别是中国系统的纯种还很不适应,饲育成绩很差,因为,到目前为止,人工饲料育仅限于用杂交种的丝茧生产,原蚕的人工饲料育还正在继续研究。 用人工饲料养蚕,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十分重要,其目的在于预防蚕病发生和防止饲料腐败变质。为此,饲养室应尽可能采用密闭的构造,无隙缝,不透风,用人工输入清净空气。在饲养室外设1间附属室,在那里更换衣服,带消毒口罩和帽子等。饲养中应尽量避免操作人员多次出入蚕室,避免增加饲养室空气中的浮游微生物数量。 人工饲料育比桑叶育的适温要高一些,小蚕期以28~29℃为宜,适当的高温饲养明显地比低温饲养发育快,体重重。 人工饲料育的光线对蚕的发育经过及生长的影响也比桑叶育明显。各龄期在明条件下饲养,蚕的经过延长,体重重,暗条件下则相反。同时,明条件比暗条件容易产生3眠蚕和不越年卵,所以,人工饲料育,在一天中以8小时明、16小时暗的光照条件较好。 为了防止人工饲料干燥,饲养室内的湿度以稍高为宜,至少保持85%的湿度。但蚕进入将眠期,湿度要降到65%左右,促使饲料干燥,有利于蚕的发育齐 气流与人工饲料的干燥有关,饲养室内只能有微弱的气流(10厘米/秒以下),否则,饲料干燥,影响摄食,体重就会减轻,当然,完全没有气流,蚕的发育亦不良。 在实验室等场所进行少量饲育时,先准备好培养皿及有盖的塑料盒,按蚕具消毒的方法进行消毒。然后,在里面垫蜡纸,用刀将肉冻状饲料切成薄片,排列在蜡纸上,移上蚁蚕,补湿,盖上盖子,大致按桑叶育的饲养密度进行饲养。大规模饲养时,必须备有给食机,把饲料切削成小片,撒落在蚕座上;也有用大型薄板状饲料,揭去上盖的塑料薄膜后,放上平整的硬塑料网,将蚕移放到网上,使蚕从上向下通过网孔咬食饲料。目前,人工饲料育仅限于小蚕期,大蚕期改用桑叶育。小蚕期给食次数,各龄均为1~2次,所以与桑叶育相比,明显省力。此外,还可在1~3龄饲养中不进行除沙。若进行除沙,可在将眠前一次给食时加网,待下龄起后,提网除去网下残饵及蚕粪。1~3龄期间,每张蚕种的给食量约为15千克(湿体)或更少一些。 |